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3 11:12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也是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这一群体的出现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并带来一系列问题。农民工问题不仅涉及到农民工在非农化过程中的充分就业和相关权益保障问题,而且涉及到农民工如何有序进入城市生活,并逐步完成市民化的问题。随着市场化就业取向改革的进行和相关劳动用工制度的完善,从农民到城市农民工的非农化过程已无障碍,但从城市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市民化进程,依然举步维艰,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应当顺应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把握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由30%提高到70%的阶段,即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据此判断,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按照我国小康社会和初步现代化的战略要求,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2050年,将达到70%。也就是说,在未来40-50年内,将有8亿左右的农民离开土地,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转移的方式遵循从从农民到农民工,然后再由农民工到市民的“中国路径”,以实现绝大多数乡城流动人口的城市化。...
【文章页数】:2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1.3.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农民工概念的界定
2.1.1 农民工概念的历史演化
2.1.2 农民工的内涵、特征及类别
2.2 市民的概念及特征
2.2.1 市民的形成
2.2.2 市民概念及特征
2.3 市民化与农民工市民化
2.3.1 非农化、城市化与市民化
2.3.2 市民化的内涵及特征
2.3.3 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及特征
2.4 小结
第三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动因、条件及经济社会效应
3.1 农民工市民化的动因
3.1.1 获取城乡比较收入的经济动因
3.1.2 获取城市净期望收益的理性动因
3.2 农民工市民化的条件
3.2.1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3.2.2 城市化发展的依托条件
3.2.3 稳定预期的制度性保障条件
3.2.4 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与能力等主观条件
3.3 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社会效应
3.3.1 农民工市民化的个人收益
3.3.2 农民工市民化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3.3.3 农民工市民化对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3.4 小结
第四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困境
4.1 农民工市民化的历史进程
4.1.1 非农化阶段
4.1.2 非农化与城市化相结合的阶段
4.1.3 市民化发展阶段
4.2 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困境
4.2.1 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化发展困境
4.2.2 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困境
4.2.3 农民工市民化的资本困境
4.3 小结
第五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目标和思路
5.1 农民工市民化的目标
5.1.1 农民工市民化目标的规定
5.1.2 农民工市民化目标的考量
5.2 农民工市民化的原则与思路
5.2.1 农民工市民化应坚持的原则
5.2.2 农民工市民化的总体思路
5.3 小结
第六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化战略选择
6.1 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化战略选择
6.1.1 城市化战略选择的历程
6.1.2 实施大都市圈发展战略
6.1.3 实施城镇城市化发展战略
6.2 发展城市产业依托,扩张城市就业容量
6.2.1 以就业为取向的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6.2.2 农民工市民化城市“非正规经济主体”的培育
6.2.3 农民工市民化城市产业链的形成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6.3 小结
第七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建设与创新
7.1 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变革的理论分析
7.1.1 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变革的临界
7.1.2 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变革的低成本与高效率原则
7.2 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
7.2.1 农村退出的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
7.2.2 城市进入的户籍制度改革与创新
7.2.3 城市融合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创新
7.2.4 城市融合的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与创新
7.2.5 城市融合的住房制度改革与创新
7.2.6 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制度变革与创新
7.3 小结
第八章 农民工市民化人力资本的提升和社会资本的培育
8.1 农民工市民化人力资本的提升
8.1.1 农民工市民化人力资本形成的条件及机理
8.1.2 农民工市民化人力资本提升的途径
8.2 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的培育
8.2.1 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形成的条件及机理
8.2.2 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培育的途径
8.3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99602
【文章页数】:2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1.3.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农民工概念的界定
2.1.1 农民工概念的历史演化
2.1.2 农民工的内涵、特征及类别
2.2 市民的概念及特征
2.2.1 市民的形成
2.2.2 市民概念及特征
2.3 市民化与农民工市民化
2.3.1 非农化、城市化与市民化
2.3.2 市民化的内涵及特征
2.3.3 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及特征
2.4 小结
第三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动因、条件及经济社会效应
3.1 农民工市民化的动因
3.1.1 获取城乡比较收入的经济动因
3.1.2 获取城市净期望收益的理性动因
3.2 农民工市民化的条件
3.2.1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3.2.2 城市化发展的依托条件
3.2.3 稳定预期的制度性保障条件
3.2.4 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与能力等主观条件
3.3 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社会效应
3.3.1 农民工市民化的个人收益
3.3.2 农民工市民化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3.3.3 农民工市民化对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3.4 小结
第四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困境
4.1 农民工市民化的历史进程
4.1.1 非农化阶段
4.1.2 非农化与城市化相结合的阶段
4.1.3 市民化发展阶段
4.2 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困境
4.2.1 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化发展困境
4.2.2 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困境
4.2.3 农民工市民化的资本困境
4.3 小结
第五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目标和思路
5.1 农民工市民化的目标
5.1.1 农民工市民化目标的规定
5.1.2 农民工市民化目标的考量
5.2 农民工市民化的原则与思路
5.2.1 农民工市民化应坚持的原则
5.2.2 农民工市民化的总体思路
5.3 小结
第六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化战略选择
6.1 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化战略选择
6.1.1 城市化战略选择的历程
6.1.2 实施大都市圈发展战略
6.1.3 实施城镇城市化发展战略
6.2 发展城市产业依托,扩张城市就业容量
6.2.1 以就业为取向的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6.2.2 农民工市民化城市“非正规经济主体”的培育
6.2.3 农民工市民化城市产业链的形成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6.3 小结
第七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建设与创新
7.1 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变革的理论分析
7.1.1 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变革的临界
7.1.2 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变革的低成本与高效率原则
7.2 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
7.2.1 农村退出的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
7.2.2 城市进入的户籍制度改革与创新
7.2.3 城市融合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创新
7.2.4 城市融合的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与创新
7.2.5 城市融合的住房制度改革与创新
7.2.6 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制度变革与创新
7.3 小结
第八章 农民工市民化人力资本的提升和社会资本的培育
8.1 农民工市民化人力资本的提升
8.1.1 农民工市民化人力资本形成的条件及机理
8.1.2 农民工市民化人力资本提升的途径
8.2 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的培育
8.2.1 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形成的条件及机理
8.2.2 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培育的途径
8.3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99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799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