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社会适应性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大学生村官为例
发布时间:2024-04-03 05:24
从1995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生到农村担任基层干部至今,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探索已近16年。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这项由国家主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已然成为一项国家和社会都高度重视的长期战略任务。大学生村官计划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全国很多省市相继开始选拔大学生到村任职。伴随着实践的发展,这项计划正在成为全国性热点话题。在新的发展时期,为更好的服务于建设需要,深入了解大学生村官的适应情况具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以大学生村官社会适应为主题,以南京市六合区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及分析了他们的社会适应现状。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概念界定、样本情况和资料来源、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六个方面。第二部分包括研究综述和理论视角。第三部分立足于社会适应理论,通过深入访谈及实地调研,笔者对六合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适应情况、生活适应情况、心理适应情况、文化适应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将他们在村任职时的适应与不适应情况整体呈现出来。第四部分笔者从自身因素、基层因素、政府因素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村官出现的社会适应不良问题做出了原因分析,其中自身因素是大学生村官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大学生村官
1.4 研究内容
1.5 样本情况和资料来源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分析法
1.6.2 访谈法
2 文献综述和理论视角
2.1 研究综述
2.2 理论视角
2.2.1 社会适应理论
2.2.2 社会互动理论
2.2.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3 南京市大学生村官适应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背景及样本介绍
3.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3 访谈及结果分析
3.3.1 工作适应情况
3.3.2 环境适应情况
3.3.3 心理适应情况
3.3.4 文化适应情况
3.4 基本结论
3.4.1 大学生村官体现出了一定的社会适应性
3.4.2 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不容忽视的社会适应性问题
4 大学生村官适应不良的原因分析
4.1 大学生村官适应不良的自身因素
4.1.1 功利性参与动机
4.1.2 职业素养欠缺
4.1.3 自我定位不清晰
4.1.4 自身期望值过高
4.1.5 缺乏主动调适能力
4.2 大学生村官适应不良的基层因素
4.2.1 农村生活环境的影响
4.2.2 农村文化环境的影响
4.3 大学生村官适应不良的政府因素
4.4 小结
5 对策与建议
5.1 政策层面: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配套政策
5.1.1 完善大学生村官选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1.2 强化大学生村官考评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5.1.3 增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后续保障机制
5.2 培养与管理层面:优化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体系
5.2.1 成立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机构
5.2.2 健全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
5.2.3 搭建畅通的交流平台
5.3 社会支持层面:建立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络
5.3.1 舆论宣传
5.3.2 高校就业指导
5.3.3 家庭
5.3.4 专家学者
5.4 提升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工作能力
5.4.1 明确自身的工作定位
5.4.2 培养良好的心态
5.4.3 熟悉环境掌握农村知识
5.4.4 提高社交和协调能力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946783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大学生村官
1.4 研究内容
1.5 样本情况和资料来源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分析法
1.6.2 访谈法
2 文献综述和理论视角
2.1 研究综述
2.2 理论视角
2.2.1 社会适应理论
2.2.2 社会互动理论
2.2.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3 南京市大学生村官适应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背景及样本介绍
3.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3 访谈及结果分析
3.3.1 工作适应情况
3.3.2 环境适应情况
3.3.3 心理适应情况
3.3.4 文化适应情况
3.4 基本结论
3.4.1 大学生村官体现出了一定的社会适应性
3.4.2 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不容忽视的社会适应性问题
4 大学生村官适应不良的原因分析
4.1 大学生村官适应不良的自身因素
4.1.1 功利性参与动机
4.1.2 职业素养欠缺
4.1.3 自我定位不清晰
4.1.4 自身期望值过高
4.1.5 缺乏主动调适能力
4.2 大学生村官适应不良的基层因素
4.2.1 农村生活环境的影响
4.2.2 农村文化环境的影响
4.3 大学生村官适应不良的政府因素
4.4 小结
5 对策与建议
5.1 政策层面: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配套政策
5.1.1 完善大学生村官选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1.2 强化大学生村官考评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5.1.3 增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后续保障机制
5.2 培养与管理层面:优化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体系
5.2.1 成立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机构
5.2.2 健全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
5.2.3 搭建畅通的交流平台
5.3 社会支持层面:建立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络
5.3.1 舆论宣传
5.3.2 高校就业指导
5.3.3 家庭
5.3.4 专家学者
5.4 提升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工作能力
5.4.1 明确自身的工作定位
5.4.2 培养良好的心态
5.4.3 熟悉环境掌握农村知识
5.4.4 提高社交和协调能力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946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946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