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24-11-02 07:43
  儿童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在城乡二元体制下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数量庞大,他们的成长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未来劳动力的培养、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的偏差与缺位、学校教育的盲点和缺失、社会教育的忽视与缺导、同辈群体的传染与缺陷等原因使其在道德行为认知、情感、意志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是实现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是改善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的需要,是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论文正文主要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的必要性。主要从农村留守儿童自身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谐社会建设三个方面谈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第一,道德认知缺乏教育、引导、提升,道德行为知行脱节。第二,道德责任感、纪律性、诚信观念相对缺失,道德行为情感冷漠。第三,自我认同感低、自控性弱,道德行为意志坚韧性差。 第三部分:分析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的原因。首先是家庭教育中父母情感教育缺位、代理监护人的特殊角色以及教养方式偏差的影响;其次是...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 相关概念界定
        1.留守儿童
        2.道德行为
一、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的必要性
    (一) 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 关系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和睦幸福
    (三) 关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 道德认知缺乏教育、引导、提升,道德行为知行脱节
        1.不知不行,缺乏道德认知教育
        2.知不导行,缺乏道德认知引导
        3.行而不知,缺乏道德认知提升
    (二) 道德责任感、纪律性、诚信观念相对缺失,道德行为情感冷漠
        1.道德责任感低,社会公德相对欠缺
        2.集体归宿感弱,组织纪律较为涣散
        3.美德积淀不足,诚实守信状况不佳
    (三) 自我认同感低、自控性弱,道德行为意志坚韧性差
        1.自我认同感低,易产生从众行为
        2.自控性弱,道德行为多角色化
        3.逆反心理强,道德行为难养成
三、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 家庭教育:偏差与缺位
        1.父母角色缺位致使其产生异常心理,不利于道德行为养成
        2.代理监护人的特殊角色影响道德行为教育
        3.代理监护人教养方式偏差的潜在影响
    (二) 学校教育:盲点与缺失
        1.对教育公平理解落实不到位,采用均质化道德行为教育方式
        2.德育定位偏移,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缺乏相应的教育、引导、提升
        3.师资力量薄弱,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和行为监督欠缺
    (三) 社会教育:忽视与缺导
        1.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的关注程度有待深化
        2.农村社区低俗风气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浸染
        3.大众媒介上的不良信息与农村留守儿童低媒介素养共同作用的影响
    (四) 同辈群体:传染与缺陷
        1.同辈群体不良行为的影响
        2.同辈群体中的不利地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人格的发展
        3.消极的同辈群体亚文化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的错误引导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 以人为本——树立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理念
        1.改变智育评价体系,真正关注孩子的道德行为养成问题
        2.以情感教育为依托,开展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3.转变用一个模式硬性塑造的观念,实施个别化的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二) “强化—内化—外化”三者有机统一——确立科学的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机制
        1.强化为基础,引导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向正确方向发展
        2.内化为关键,让农村留守儿童在良好道德行为中获得满足、体验快乐
        3.外化为目标,使良好道德行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习惯
    (三) 家庭的努力——完善道德行为教育起点
        1.父母要有完整的责任意识,慎选代理监护人
        2.父母增加与孩子联系的频率,建立积极地亲子依恋关系
        3.建立民主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改变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等错误教养方式
    (四) 学校的补偿——疏通道德行为教育主渠道
        1.加强整个学校的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借助集体氛围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2.配备必要的心理辅导和生活指导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监督
        3.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使二者在教育标准与方法上达成统一
    (五) 社会的支持——优化道德行为教育实践阵地
        1.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根治各种精神污染、行为偏差的影响
        2.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及代理监护人的媒介素养
        3.采用家校社联合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4009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4009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7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