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论武陵山片区乡村伦理教育实效性与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2-05 12:51
   武陵山片区具有特殊性:居民文化素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因长期封闭而视野不开阔;乡村治理有序性不强,传统文化的固执性较坚韧;民族众多且民俗文化多样,接受外来文明较为迟滞。当下,该地区乡村伦理建设实效不明显。从根本上说,乡村伦理教育就是实施于乡村的德育,是公民道德素质提升的重要路径,是检验村民素质和乡村素质的重要抓手。为了推动其乡村伦理建设,同步新时代发展,建立乡村伦理教育机制,我们必须追求乡村伦理教育的实效性。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武陵山片区乡村伦理教育实效性的问题表现
    (一)缺乏对家庭伦理的深刻把握
        1. 对优秀家庭伦理典范重视不够。
        2. 一定程度忽略了与家庭文化的密切关联。
        3. 忽略乡村公共伦理体系建构的作用。
    (二)存在忽略乡村伦理和谐能力弱的生理缺陷
二乡村伦理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
    (一)原因一:经济文化落后,教育动力不足
    (二)原因二:政治意识不强,制度作用发挥不够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不够。
        2. 奖善惩恶等制度实施不到位。
        3. 涉及家庭与孝德的制度不完善。
        4. 村规民约制度的宣讲不力。
三提高实效:乡村伦理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宣讲相关政策,因势进行引导
    (二)扶持基层教育,重点难点齐管
    (三)乡村治理下沉,传统现代共赢
    (四)家风家政教育,道德伦理并行



本文编号:4029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4029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3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