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第一定律之争及其对地理学理论建设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地理学第一定律之争及其对地理学理论建设的启示
【摘要】:地理学理论尤其是定律的争论,实质上反映着不同时代背景下地理学认识的发展,TFL(Tobler's First Law of Geography)之争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这场争论中,地理学理论的建设超出了传统的以科学哲学为基础的理论思考,出现了科学社会学对地理学理论的反思这一新的视角。以TFL的合理性为基础,地理学家论证了TFL在匀质空间和非匀质空间中的合理性,并强化了地理学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在论证过程中,早期的例外论之争、计量革命和理论革命都被提及,而其关联的基础之一是GIS和GISscience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空间的表述和解读。而且,TFL之争以"邻近"为核心,在理论上与研究维度、尺度及其转换和时间地理学结合起来,构建了以"邻近"为核心的"维度—尺度—地域"关系体系。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保山学院;
【关键词】: 地理学 理论建设 地理学第一定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61001,41261033)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BHA100058) 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项目(2007FY140800)
【分类号】:K902
【正文快照】: 1引言科学发展水平的高度取决于科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探索工作的强化程度[1],基础理论的研究是地理学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从当前的态势看,地理学基础理论的薄弱已成为国内外地理学家的共识[2,3],但争论却持续不断。近半个世纪以来,地理学理论争论此起彼伏,例外论之争、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双成,蔡运龙;地理尺度转换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2 甄峰,顾朝林;信息时代空间结构研究新进展[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3 王铮,吴必虎;“地理学公理”质疑——与楚义芳同志商榷[J];地理学报;1991年01期
4 蔡渝平;地域结构的演变和预测[J];地理学报;1987年01期
5 陈彦光,刘继生;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从整个科学体系的视角看地理科学的发展[J];地理科学;2004年03期
6 孟宝;张勃;丁文晖;张华;;地理尺度问题中不确定性原理的假设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6期
7 楚义芳;地理学的逻辑方法和基本法则[J];地理学报;1988年03期
8 白光润;地理学的哲学贫困[J];地理学报;1995年03期
9 潘玉君,常荣华;地理学元研究:地理学的研究维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潘玉君,,王丽华;走进人类中心主义──兼向余谋昌先生请教[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敏;论亚相容逻辑中的“矛盾”——达科斯塔的亚相容逻辑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柴彦威,龚华;城市社会的时间地理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周旗;地理空间新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4 文援朝;波普尔的错误观述评[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马恒通;简论图书馆学理论的评价与选择[J];图书与情报;1999年03期
6 蒋永福;;发展图书馆事业必须纳入到政府议事日程——“五个纳入”随想[J];图书与情报;2007年05期
7 王平;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自然灾害区划的方法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8 刘衍衍;电子商务与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3期
9 孙瑞红,叶欣梁,吴国清;美国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启示[J];商业研究;2005年17期
10 张荷皎;;卡尔·波普尔科学哲学对教育研究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唐晓峰;李平;;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潘玉君;;论地理学的基本价值[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3 段联合;;论地质学的实践[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4 李满春;戴崴巍;赵勇;;GIS专业人才的素质特征、知识结构与培养方案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景贵飞;;产业扩张阶段的地理信息应用分析[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闫永琴;焦斌龙;;从现实走向空洞——现代主流经济学现状以及对它的批判性思考[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7 陈国阶;;论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柴彦威;;行为地理研究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李满春;戴崴巍;赵勇;;GIS专业人才的素质特征、知识结构与培养方案研究[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栋才;基于DEM的山地森林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刘力;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硕;GIS和遥感辅助下流域模拟的空间离散化与参数化研究与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方明;缄默知识面面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卢永华;会计科研方法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7 宋亦平;分工、协作和企业演进[D];复旦大学;2003年
8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王群;中国省区土地利用差异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10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秀琴;多尺度DEM无级表达的比例尺评估[D];武汉大学;2005年
2 阳立军;上海市居住郊区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韩芳;乌鲁木齐城市土地扩展的初步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4 苏建旭;技术创新空间扩散机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5 宋荣;反常与理论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祥妹;产业带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肖娜;论贝尔纳学派的科学学[D];湘潭大学;2001年
8 周慧;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实现以德治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赵伟;长春市商业企业连锁经营的区域环境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顿新国;亨佩尔定性确证思想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运龙;自然地理学的创新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张兰生;;我国晚更新世最后冰期气候复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1期
3 林珲,龚建华,施晶晶;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4期
4 吕新苗,吴绍洪,杨勤业;全球环境变化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可能影响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5 李容全,赵烨,邱维理;中国新生代地理学的进展[J];地理科学;1999年04期
6 陈述彭;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J];地理科学;2001年03期
7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系统的异速生长关系与位序-规模法则——对Steindl模型的修正与发展[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8 陈彦光,刘继生,房艳刚;效用最大化、logit变换和城市地理学的数量分析模型[J];地理科学;2002年05期
9 陈彦光,刘继生;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从整个科学体系的视角看地理科学的发展[J];地理科学;2004年03期
10 石崧,宁越敏;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双林;晚清地理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3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士光;;中国古都学理论建设刍议[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本文编号:934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93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