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16:21
本文关键词:我国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研究
【摘要】:在我国,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逐步扩大,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正在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主体之间、新旧体制之间和新旧观念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凸显出来。近年来,作为社会矛盾和冲突特殊表现的各类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规模也日益扩大,表现形式趋于激烈,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深入研究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在参阅了相关专著、论文、期刊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撰写本文。首先讨论了群体性事件的有关概念,并将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事件发生具有突然性、群体诉求指向明确、群体心理期待强烈、行为具有一定危害性、事件扩散效应明显。其次,笔者分析了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即经济政策调整、利益分配不合理、民众心理失衡社会失范、社会冲突规律、不健全的冲突排解方式、信访制度失灵、诉求表达渠道不畅、部分官员腐败、群众利益受损等。并简单介绍了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新动向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随后,笔者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并从施政理念、法律体系、信访体制、工作机制以及工作能力等方面,总结了其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最后,笔者针对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提出了七点建议:一是从观念上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二是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三是建立畅通的诉求表达渠道;四是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学会应对媒体和舆论监督;五是健全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六是刚柔并济因情施策地处置群体性事件;七是提高现场处置能力。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预防 处置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31.4
【目录】:
- 简介5-6
- Abstract6-7
- 第一章 导论7-11
- 第一节 选题意义和背景7
- 第二节 文献综述7-9
- 第三节 研究方法9-10
- 第四节 论文结构10-11
- 第二章 群体性事件概述11-21
-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11
-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11-13
- 一、事件发生具有突然性11-12
- 二、群体诉求指向明确12
- 三、群体心理期待强烈12
- 四、行为具有一定危害性12-13
- 五、事件扩散效应明显13
- 第三节 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13-17
- 一、经济政策调整与利益分配不合理的原因13-14
- 二、民众心理失衡与社会失范的原因14-15
- 三、社会冲突规律与不健全的冲突排解方式的原因15-16
- 四、信访制度失灵与诉求表达渠道不畅的原因16
- 五、部分官员腐败与群众利益受损的原因16-17
- 第四节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新动向17-19
- 一、改革发展与民众现实利益互相碰撞,不断产生新的群体性事件17
- 二、合理的诉求目的与违法的表达方式互相交错,引发恶性群体性事件17-18
- 三、自发的集群行为走向有组织的行动,群体性事件有可能发生质变18
- 四、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互相联通,简单个案演变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18-19
- 第五节 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的影响19-21
- 一、对社会秩序的影响19
- 二、对党和政府形象的影响19-20
- 三、对政治稳定的影响20-21
- 第三章 当前我国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21-28
- 第一节 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的现实状况21-23
- 第二节 当前在预防和处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24
- 第三节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24-28
- 一、政府施政理念存在偏差24
- 二、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24-25
- 三、现行信访制度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25-26
- 四、在群体性事件处理上政府信息未能公开透明26
- 五、公安机关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不足26-28
- 第四章 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思考28-42
- 第一节 从观念上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28-29
- 第二节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29-31
- 一、将“请愿权”纳入宪法保护29-30
- 二、分离集会游行示威的审批机关和执行机关30-31
- 三、设定处置权限和程序31
- 第三节 建立畅通的诉求表达渠道31-32
- 第四节 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学会应对媒体和舆论监督32-34
- 一、正确认识媒体和舆论监督32-33
- 二、依法接受媒体和舆论监督33
- 三、善于运用媒体和舆论监督33-34
- 第五节 健全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34-36
- 一、准确掌握情报信息34-35
- 二、建立矛盾排查机制35
- 三、加强人民调解工作35-36
- 第六节 刚柔并济因情施策地处置群体性事件36-41
- 一、柔性处理合法的集会游行示威37-39
- 二、强硬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39-41
- 第七节 提高现场处置能力41-42
- 一、加强谈判协商能力41
- 二、加强日常实战演练41-42
- 三、加强装备后勤保障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4
- 致谢44-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冰;;英国骚乱,谁之过?[J];人民公安;2011年16期
2 本刊编辑部;;英国骚乱检讨[J];人民公安;2011年16期
3 罗瑞林;;关于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思考[J];政法学刊;2006年04期
4 范明;中外“群体性事件”问题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孔丽霞;关于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认识及处置策略[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本文编号:1038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03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