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群体性事件中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20:03

  本文关键词:群体性事件中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性事件 有序参与 无序参与 和谐社会


【摘要】: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人。人的文化素质、法律观念、权利、责任意识等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理论,对群体性事件中反映出的公民权利与公民参与问题进行专题探讨,以期寻求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有效路径。 公民参与是健全民主法治的主要途径,是激发社会活力的集中体现,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障,同时也是实现政府和谐治理的关键因素。公民参与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基本制度、公民自身素质和民主法治进程等条件的制约。群体性事件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各方面利益调整的大背景下,,部分群众的一种无序参与行为。频发的恶性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命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本文重点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追寻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揭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的消极影响及群体性事件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规范公民参与行为,提升公民参与水平,以减少和防治群体性事件爆发,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有序参与 无序参与 和谐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31.4;D62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3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8-9
  • 1.1.1 研究目的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目前国内外研究状况9-11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3 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11-13
  • 1.3.1 论文研究的重点11-12
  • 1.3.2 论文研究的难点12
  • 1.3.3 论文的创新点12-13
  • 2 公民参与与社会和谐的一般理论阐发13-23
  • 2.1 公民参与与社会和谐的关系13-15
  • 2.1.1 公民参与是激发社会活力的集中体现13
  • 2.1.2 公民参与是健全民主法治的主要途径13-14
  • 2.1.3 公民参与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14
  • 2.1.4 公民参与是实现政府和谐治理的关键因素14-15
  • 2.2 公民参与的社会条件15-19
  • 2.2.1 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公民参与15-16
  • 2.2.2 社会基本制度直接制约着公民的参与16-18
  • 2.2.3 公民自身素质是影响公民参与的重要条件18-19
  • 2.2.4 民主法治进程是保障公民参与的基本条件19
  • 2.3 公民参与方式探究19-23
  • 2.3.1 公民有序参与20-21
  • 2.3.2 公民无序参与21-23
  • 3 群体性事件中的公民参与23-32
  • 3.1 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界定、性质及多发的背景分析23-25
  • 3.1.1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23-24
  • 3.1.2 群体性事件的性质24
  • 3.1.3 群体性事件多发的背景24-25
  • 3.2 典型群体性事件及分析25-31
  • 3.2.1 瓮安"6.28"打砸抢烧事件25-27
  • 3.2.2 甘肃陇南事件27-28
  • 3.2.3 药家鑫交通肇事杀人案引发的网络性群体事件28-31
  • 3.3 几点透视31-32
  • 4 群体性事件中公民参与问题的解决与社会和谐发展32-46
  • 4.1 群体性事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32-34
  • 4.2 群体性事件中公民参与问题的解决途径34-46
  • 4.2.1 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切实保障公民参与的权利34-36
  • 4.2.2 提高公民素质,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提升公民参与水平36-38
  • 4.2.3 发展和借助第三方力量——NGO来完善公民参与机制38-40
  • 4.2.4 通过网络体制建设,正确引导公民参与40-43
  • 4.2.5 增强政府公信力,改善干群关系43-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超;林泽炎;;关于群体性事件发生规律的研究[J];党政干部参考;2011年05期

2 廖音;;应对群体性事件新考验[J];w

本文编号:1044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044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7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