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的法律防治
本文关键词:论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的法律防治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司法实践中新型网络涉毒案件频发的现状,选定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的法律防治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本文从公安部督办的“831”特大网络吸贩毒案例入手,简要介绍了当前VFW技术的新发展,在对该技术与网络毒品犯罪结合所形成的新的犯罪类型进行了深刻分析基础上,从理论上对禁毒法中关于网络涉毒犯罪领域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阐述了当前针对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执法、诉讼过程中可依据的法律规定、国外针对此类问题立法的经验和做法。本文分三章分别对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的形成与特点、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防治存在的法律困境、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的法律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此类犯罪在实际执法和司法实践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完善建议,对于填补我国新型网络毒品犯罪的法律防治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网络 毒品 犯罪 法律 防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17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 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的形成与特点13-18
- 第一节 VFW毒品犯罪的发展变化13-16
- 一、VFW技术的产生背景13-14
- 二、VFW的技术发展进步14-15
- 三、VFW技术和网络毒品犯罪的结合15-16
- 第二节 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的概念及特点分析16-18
- 一、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的概念16
- 二、VFW网络毒品犯罪的特点分析16-18
- 第二章 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防治存在的法律困境18-27
- 第一节 “8.31”特大网络贩毒案剖析18
- 第二节 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的原因18-22
- 一、客观原因19-21
- 二、主观原因21-22
- 第三节 法制建设的滞后放纵了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22-27
- 一、VFW新型网络毒品罪证据的收集和存在形式22-23
- 二、技术侦查手段所取得的证据的合法化问题23-24
- 三、缺乏对网络运营商的有效法律规制,实名上网登记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实施24
- 四、针对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人员的防复吸工作这一重要环节,当前法律针对社区戒毒和康复有关规定过于苍白,致使这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发挥真正效力24-25
- 五、网络虚拟空间是否属于容留他人吸毒罪中的“场所”尚不明确25
- 六、在我国当前法律体系中,吸食毒品并不构成犯罪,无法追究刑事责任,与打击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不协调,法律威慑力严重不足25-27
- 第三章 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的法律防治对策27-40
- 一、通过立法明确设立吸毒罪,加大对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的威慑和打击力度28-29
- 二、通过立法确立使用技术手段取得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证据的合法性29-31
- 三、通过完善禁毒法律法规强化政府部门禁毒队伍保障,从而进一步加大对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的打击控制力度31
- 四、通过进一步完善禁毒立法加强社区戒毒和强制戒毒工作,保障戒毒康复人员的合法权益,防止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人员再次复吸31-34
- 五、通过制定实施《禁毒宣传教育法》工作,加强对VFW新型网络涉毒犯罪有关内容的宣传34-35
- 六、制定专门的反网络毒品犯罪法开展互联网涉毒信息整治35
- 七、通过完善禁毒法律体系推进建立专门化的网络禁毒执法机构35-36
- 八、加强网络毒品犯罪立法的国际协调36
- 九、通过完善禁毒立法规范特情介入案件的处理口径,严把立功审查认定的质量关36-37
- 十、通过立法完善对物流寄递行业的管理37
- 十一、通过进一步完善禁毒法律体系聚集各部门合力,形成相互配合、分工协作的打击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联动机制37-38
- 十二、通过立法手段强化保障技术手段的发展进步,有效防治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38
- 十三、不断完善打击VFW新型网络毒品犯罪的法律体系架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38-40
- 结束语40-41
- 参考文献4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全红;李浩;;南京国民政府与新中国禁毒立法比较[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马云星;贾晓文;;窝藏毒品罪若干问题新探[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田坤;;内地与香港特区毒品持有型犯罪比较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梅传强;张异;;论毒品犯罪刑罚适用中的宽严相济[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胡江;;毒品犯罪司法适用中的宽严相济[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6 潘晶晶;;娱乐场所涉毒犯罪趋势与整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王瑞祥;论刑法第351条第1款第2项之适用[J];当代法学;2003年05期
8 高珊琦;;论吸毒者持有毒品行为之定性与定量[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周建军;;海峡两岸毒品犯罪比较研究[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曾文远;;认定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若干疑难问题探析[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梅传强;张异;;论毒品犯罪刑罚适用中的宽严相济[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郝冬婕;毒品犯罪的现代发展与防控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李世清;毒品犯罪的刑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洪成;毒品犯罪争议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薛风雷;毒品犯罪侦控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于明怡;兰州铁路系统毒品问题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10年
3 沈建坤;运输型犯罪司法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覃清燕;毒品犯罪的立法缺陷与完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赵曦;毒品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贵银;持有型犯罪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闫军令;毒品犯罪死刑适用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李楠;贩卖毒品罪疑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林;论运输毒品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马玮玮;毒品犯罪案件证人证言之探讨[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8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068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