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体性事件到群体性行动——认知理念转换与治理路径重塑
发布时间:2017-10-22 00:04
本文关键词:从群体性事件到群体性行动——认知理念转换与治理路径重塑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整体化利益结构逐步解体,利益多元与利益分化成为现实。利益表达成为公民维护自身利益的主体工具。然而,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的狭窄与低效使部分公民群体的正当利益诉求无法得到回应与弥补,演化为制度外基于利益诉求的群体性行动。政府如果放大或仅聚集于制度外群体性行动不当行动方式,必然会形成对群体性行动的消极与负面的认知,进而形成与理念认知一致的"防控——应对"模式。这种模式由于背离了群体性行动的衍生逻辑,用"现象来解释现象",必然陷入"越维越稳"的"怪圈"之中。要破解这一"怪圈",就必须首先在认知理念层面实现从负面的"事件"到中性的"行动"的转型。认知转换必然也会带来治理方式的重塑,拓展与引导是新治理模式的核心元素。拓展包括利益表达和获取渠道的拓展,而实现群体性行动的有序与理性则是引导一词的要义所在。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群体性行动 利益 表达 模式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协调研究”(08&ZD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经济性特区治理体制变革与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研究”(11CZZ038)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地方政府与社会管理”中间成果
【分类号】:D631.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及立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的深度体制改革实现经济领域诸多生产元素的重新组合,释放空前巨大的发展动能,带来了急剧增长的物质财富。然而,公民社会的阙如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使物质财富的分配呈现不均衡特征,且这种特征处于持续强化状态。伴随物质财富分配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晓声;浅析袭警案件的成因与对策[N];人民公安报;2008年
2 康均心 焦俊峰 武汉大学法学院;“紧张的消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市公安局;统筹城乡警务 服务“两新”工程[N];嘉兴日报;2010年
4 刘武俊;关注2.2亿流动人口的诉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本报记者 高峰;谁来关心流动人口权益[N];新农村商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峥嵘;转型期我国农民群体性事件防范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剡矛;我国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5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075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