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流动人口犯罪的法社会学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24 12:02

  本文关键词:流动人口犯罪的法社会学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人口 社会 法律 预防


【摘要】:探讨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既有理论意义,更有现实意义。本文所要探讨的流动人口犯罪,其主体不是广义上的流动人口,而是占流动人口绝大多数的以就业为目的的流动人口,主要是指进城从事各种劳务的农民工。大规模的且有增无减的流动人口以及流动人口犯罪,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在绝大程度上是属于特定时代的社会问题,因而从法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探讨或许是一种可行的路径。 笔者通过调查局部地区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并结合自己的工作体验和学界的研究成果,阐述流动人口犯罪所带有规律性的特征,以便更清楚地了解把握流动人口犯罪。流动人口犯罪尽管与其他犯罪有共同之处,但作为一个流动的特殊群体,也有其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同样是由社会造成的,具有显著的社会性。 同样,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也非常复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这些原因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问题有关,因而应侧重于社会原因的分析,或者从社会的视角分析其多方面多层次的原因。这是由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导致了流动人口犯罪原因的复杂性,而犯罪原因的复杂性也反映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无论是对流动人口犯罪特点的总结,还是对其犯罪原因的分析,最终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既然流动人口犯罪都与社会有关,甚至都取决于社会,就应着眼于社会问题的解决,着眼于预防,而不能一味地严惩,即便严惩也要立足于预防。治水的最好方法是开源导流,而不是一味堵塞;对待流动人口犯罪问题也是同样道理,应重在社会问题的解决,重在有效预防。在社会预防方面要改变以往的旧做法,创新管理模式:改变以往以社会控制为主的治安管理做法,做到统筹规划、综合管理;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路数,实行管理服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改变对流动人口实行的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的双轨制,逐步实现平等的公民身份证制度;改变单纯注重职能部门管理的倾向,大力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不但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联动管理,还要与社会管理密切结合,良性互动。就具体工作来说,要管好流动人口的居所,以增强其归属感;管好就业,以增强其认同感;管好证件,以增强其幸福感;以情感人,以增强其亲切感。同时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社会协作平台、分类服务平台。在法律层面:同样需要社会化,人性化,同样需要注重预防:一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遵守法律,依法维权;二是以立法的形式取消城乡户口的划分,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法规;三是建立健全劳动与社会保障体系,拓宽流动人口权益诉求渠道;四是保障流动人口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五是依法打击流动人口犯罪,从而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本文探讨分析了流动人口犯罪的特征、原因和预防等问题,提供一种法社会学的观察视角,主张立足于社会改革,着重于犯罪预防,改变一些旧有的观念、思路和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维护流动人口的各项自由权利,以为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解决找到一条可行的出路。
【关键词】:流动人口 社会 法律 预防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17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一 引言10-14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10-11
  • (二) 研究现状11-13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4
  • 二 流动人口犯罪概论14-20
  • (一) 相关范畴的阐释14-16
  • 1. 流动人口的概念阐释14-15
  • 2. 流动人口犯罪主体的界定15-16
  • (二) 流动人口犯罪的规律性特征16-20
  • 1. 犯罪的主体的特征16-18
  • 2. 犯罪形式呈现团伙性与季节性18
  • 3. 犯罪类型多样化18-19
  • 4. 犯罪动机的低级性19
  • 5. 犯罪地点的独特性19
  • 6. 社会危害的严重性19-20
  • 三 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20-30
  • (一) 经济利益是犯罪的基本原因20-21
  • (二) 社会对流动人口的控制力弱化21-24
  • 1. 家庭控制手段弱化22-23
  • 2. 道德控制手段弱化23-24
  • (三) 社会造成的不健康心理24-26
  • 1. 心理失衡24-25
  • 2. 报复心理25-26
  • (四) 歧视性的公共管理政策26
  • (五) 法治问题26-30
  • 1. 流动人口法治观念淡薄27
  • 2. 法律上的缺漏27-28
  • 3. 执法的困难28
  • 4. 用工方疏于防范28-30
  • 四 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30-41
  • (一) 社会预防30-35
  • 1. 改变以社会控制为主的治安管理,实行统筹规划、综合管理30-31
  • 2. 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套路,实行管理服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31-33
  • 3. 改革户籍与暂住人口双轨制,逐步实现身份证制度33
  • 4. 改变以职能部门管理为主的模式,建立社会管理服务体系33-34
  • 5. 改变以政府管理为主的做法,建立社会化服务模式34-35
  • (二) 法律预防35-41
  • 1.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35-36
  • 2. 改革健全法律制度,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36-38
  • 3. 拓宽流动人口利益诉求渠道38-39
  • 4. 公安机关的工作39-41
  • 五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刚威;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道德教育模式之比较[J];道德与文明;1999年03期

2 王志强;;对近年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朱振甫;杜剑虹;;和谐背景下外来农民工管理的反思性研究[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肖金军;流动人口犯罪研究综述[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5 罗致;肖进;;构建和谐社会与流动人口犯罪预防[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曾利平;;浅析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现状及对策[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俞秋明;;流动人口高危人群管控工作的探索与思考——杭州市西湖区公安分局个案分析[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8 李江海;;社会分层视野中流动人口犯罪的刑事司法保护[J];兰州学刊;2005年06期

9 江志华;“社会解体论”与青少年问题[J];当代青年研究;1995年01期

10 肖百灵;;论迁徙自由[J];求索;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1088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088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e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