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安机关电讯监听制度法律监督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7-10-24 22:23
本文关键词:论公安机关电讯监听制度法律监督的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侦查 电讯监听 犯罪控制 人权保障 法律监督
【摘要】: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刑诉法修正案将技术侦查措施决定权和执行权明确赋予了公安机关,这使得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侦查阶段已经空前强大的侦查权得到又一次增强。诚然,站在有效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这一犯罪控制模式的角度上而言,公安机关获得监听、网上获取个人信息、网络监控、利用机器排查等技术侦查措施执行权无可厚非,但是将决定权和执行权同时赋予公安机关,极有可能导致公安机关出于及时收集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等犯罪控制模式的价值追求,轻易启动技术侦查措施,扩大技术侦查措施范围,这对于加强人权保护极为不利。 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特殊时期,刑事案件尤其是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恶性刑事案件总体上呈现出多发、高发的严峻态势,社会大众对公共安全的心理承受底线不断受到冲击。因此,允许侦查机关运用以电讯监听等为代表的技术侦查措施,对于迅速有效破获刑事案件,积极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尤为必要。同时,出于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和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的考量,也应该加强对侦查机关适用电讯监听等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监督,严格限制电讯监听措施的适用范围,有效建立电讯监听措施的审批制度,不断加强电讯监听措施的法律监督。众所周知,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是贯穿刑事诉讼活动的两条主线,乃刑事诉讼立法之基石,犹如天枰的两端,彼此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均衡。矫枉难免过正,不论是基于犯罪控制抑或是人权保障之目的,侧重于任何一方,必将导致力量对比的失衡,破坏刑事诉讼追求的衡平结构,造成刑事诉讼功能单一化,背离刑事诉讼之立法目的。因此,加强对电讯监听等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监督,进而平衡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激烈冲突,兼顾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的双重目的,实现实体公正与程序正义并重的价值取向系本文写作之初衷。
【关键词】:技术侦查 电讯监听 犯罪控制 人权保障 法律监督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5.2;D918.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导论9-11
- 1. 电讯监听概说11-15
- 1.1 电讯监听的概念11
- 1.2 电讯监听与技术侦查11-12
- 1.3 任意侦查与强制侦查12-13
- 1.4 电讯监听的法律界定13-15
- 2. 我国电讯监听立法现状分析15-20
- 2.1 现行法律关于电讯监听等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定15-16
- 2.2 现行法律关于电讯监听等技术侦查措施的缺陷16-20
- 2.2.1 适用范围过于宽泛,启动标准不够具体16-17
- 2.2.2 审批权力缺乏监督,司法审查极其缺位17-18
- 2.2.3 救济途径尚未明确,公民权利难以保障18-20
- 3. 域外电讯监听法律监督基本原则20-26
- 3.1 遵守程序法定原则,奠定电讯监听法律依据20-21
- 3.2 执行司法审查原则,明确电讯监听审批主体21-23
- 3.3 严格贯彻比例原则,限制电讯监听适用范围23-24
- 3.4 关注权利保障原则,完善电讯监听救济途径24-26
- 4. 完善电讯监听法律监督的建议26-48
- 4.1 以成文法律为基础,完善电讯监听立法体系26-28
- 4.1.1 出台专门司法解释具体规范监听措施27
- 4.1.2 颁布单行法具体规范监听措施27-28
- 4.2 以权力制约为核心,建立电讯监听审批机制28-32
- 4.2.1 确定以检察机关为主体的电讯监听审查机制29-30
- 4.2.2 建立以法定令状为原则的电讯监听启动机制30-31
- 4.2.3 明确以紧急情况为例外的电讯监听追认机制31-32
- 4.3 以程序正义为标准,明确电讯监听适用范围32-35
- 4.3.1 明确适用电讯监听的案件范围32-33
- 4.3.2 明确适用电讯监听的对象范围33-35
- 4.4 以人权保障为目的,健全电讯监听救济途径35-48
- 4.4.1 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严格审查证据能力36-43
- 4.4.2 赋予公民主动救济途径确保权利不受侵犯43-48
- 参考文献48-50
- 后记50-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彭勃;论监听作为侦查手段的法律问题[J];法商研究;2002年06期
2 何家弘;秘密侦查立法之我见[J];法学杂志;2004年06期
3 邓立军;;台湾地区通讯监察制度:现状与前景[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郑海;;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J];河北法学;2007年07期
5 宋英辉;刑事程序中的技术侦查研究[J];法学研究;2000年03期
6 邓立军;;非法监听与证据排除[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王彬;;比较法视野下的技术侦查制度研究及其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谢佑平,万毅;论侦查中的监听[J];犯罪研究;2003年03期
9 陈学权;;侦查机关通过监听所获材料之证据能力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本文编号:1090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090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