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视域下在校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社会转型视域下在校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社会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即社会正以市场经济构建为中心,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工业社会,从单一社会向多元社会,从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的转型。社会转型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结构和价值观念甚至思维方式都发生深刻的变革。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原来隐藏的矛盾凸显出来,因此产生大量社会问题。在校大学生犯罪已成为众多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众多专家更多得关注青少年犯罪,然而却对在校大学生犯罪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很少涉及。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社会转型具有以下特点:社会分化加快、社会分流加快、社会冲突加快和社会整合力下降。这些变化对在校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一,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对在校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第二,经济体制改革对在校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带来巨大冲击;第三,文化冲突冲击着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第四,社会控制弱化对在校大学生的成长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在校大学生犯罪具有犯罪主体多元化,涉案范围广泛,犯罪类型集中,犯罪手段特定化等现状。社会转型时期引发在校大学生犯罪的原因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环境变迁,学校教育弊端,家庭控制弱化,个人自身因素无不有关。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要开展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首先,确立预防工作的基本原则:教育原则、保护原则和综合治理原则。其次,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社会资源构建在校大学生犯罪的预防体系。主要是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来构建在校大学生犯罪的预警机制。构建预防在校大学生的机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从社会层面上讲,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民法制意识。第二,从学校层面上说,要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改善校园育人环境。第三,从家庭环境上说,注重家庭教育效果。第四,从个人层面上说,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持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努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要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就必须依靠社会各种力量,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才能有效的防止在校大学生犯罪。 大学生犯罪是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要我们有效地运用适当的方法,相信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抑制大学生犯罪。
【关键词】:社会转型 大学生犯罪 犯罪原因 犯罪预防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3.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9
- 1. 绪论9-19
- 1.1 问题的提出9-11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11-12
- 1.2.1 社会转型11
- 1.2.2 大学生11-12
- 1.2.3 大学生犯罪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3.1 国外关于大学生犯罪研究综述12-14
- 1.3.2 国内关于大学生犯罪研究综述14-17
- 1.4 论文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17-19
- 1.4.1 研究思路17
- 1.4.2 研究方法17-18
- 1.4.3 创新点18-19
- 2. 社会转型与在校大学生犯罪19-29
- 2.1 社会转型的概述19-22
- 2.1.1 社会转型由来19-20
- 2.1.2 社会转型的特征20-21
- 2.1.3 社会转型的内容21-22
- 2.2 社会转型时期在校大学生犯罪特点22-27
- 2.2.1 在校大学生犯罪人数增加,女性大学生犯罪突出22-23
- 2.2.2 大学生犯罪类型广泛而又集中23-25
- 2.2.3 大学生犯罪智能化25-26
- 2.2.4 大学生犯罪社会化26
- 2.2.5 大学生犯罪时空固定26-27
- 2.3 本章小结27-29
- 3.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29-47
- 3.1 社会转型时期在校大学生犯罪原因调查及数据分析29-31
- 3.1.1 调查问卷设计29-30
- 3.1.2 问卷调查方法30-31
- 3.2 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因素31-35
- 3.2.1 社会转型期的市场经济消极影响31-32
- 3.2.2 传统社会道德失范的影响32-33
- 3.2.3 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多样性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33-34
- 3.2.4 暴力文化诱导大学生犯罪34-35
- 3.3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犯罪的家庭因素35-38
- 3.3.1 家庭结构缺陷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35
- 3.3.2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35-37
- 3.3.3 家庭教育失当对大学生犯罪产生不良影响37-38
- 3.4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犯罪的学校因素38-41
- 3.4.1 学校教育偏差38-40
- 3.4.2 高校管理存在漏洞40
- 3.4.3 校园法律文化氛围不健全40-41
- 3.5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犯罪的个体因素41-47
- 3.5.1 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42-43
- 3.5.2 在校大学生面临众多压力产生不健康人格43-44
- 3.5.3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44-45
- 3.5.4 人文精神缺乏45-46
- 3.5.5 大学生社会化不足46-47
- 4. 社会转型期在校大学生犯罪的预防47-62
- 4.1 社会转型时期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的基本原则47
- 4.2 社会转型时期在校大学生犯罪的预防体系47-58
- 4.2.1 社会层面预防47-51
- 4.2.2 学校层面预防51-54
- 4.2.3 家庭层面预防54-56
- 4.2.4 构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预防模式56-58
- 4.3 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采取的具体措施58-59
- 4.3.1 教育保护措施58-59
- 4.3.2 疏导性措施59
- 4.3.3 抢救性预防59
- 4.3.4 惩罚性预防59
- 4.4 构建犯罪大学生回归社会的平台59-62
- 4.4.1 司法机关积极履行帮教职能59-60
- 4.4.2 突出学校帮教作用60-61
- 4.4.3 家庭应该发挥亲情帮教61
- 4.4.4 提高犯罪大学生回归社会专业化程度61-62
- 5. 结论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一 在校大学生犯罪原因的调查问卷68-70
- 附录二 攻读硕士期间相关的科研成果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玲玲;对社会转型范畴的哲学思考[J];北方论丛;1996年05期
2 刘文炳;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潘玉腾;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袁纯清;;大学生违法犯罪浅析[J];法学杂志;1983年02期
5 赵艳;;对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6 葛晓奇 ,李江明;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因素探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4年05期
7 冯树梁;论犯罪规律[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8 刘建清;浅析高校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及其预防[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9 邵彩玲,赵会民,张影;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成因与对策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张金明;;大学生犯罪的“三位一体”预防网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颜小冬;当代大学生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董艳梅;论德育在预防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中的作用及方式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郑夕春;新时期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丹兵;大学生犯罪的分析及教育预防[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莉;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及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清泉;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违法犯罪及预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扈婷婷;犯罪学视域中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闫如丹;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13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11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