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象产生原因分析
本文关键词:犯罪现象产生原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结构主义 个体主义倾向 犯罪现象内外机制 群体人格
【摘要】:针对犯罪现象产生原因的研究一直是犯罪学界的首要研究课题。但是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及思想意识形态的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对此课题的研究发展演变成了百年的舌战,因此犯罪现象理论基本形式至20世纪末才初步建立。笔者通过对犯罪现象研究方法论的比较分析,将社会学中的群体理论纳入研究思路,深入分析阶层分化、阶层断裂等社会结构变量及相对剥夺感、价值崩溃等社会价值变量,以求通过此种方法分析出犯罪现象的成因,从而对控制和预防犯罪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 社会结构主义 个体主义倾向 犯罪现象内外机制 群体人格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犯罪现象形成的外在机制犯罪现象形成的外在机制主要指社会结构变量,社会结构性与社会具体单元的行为相比,前者的规律及内在特征较为恒定,由此得出,从社会结构方面入手并结合内在属性进行研究,坚持宏观方法论,才能正确找出犯罪现象出现之源头。1.社会结构变量(1)层级分化这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谭智奇;廖顺余;冼平芳;;我国农民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3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4 王春伟;刘云涛;王俊;;我国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5 丁德光;;农村社会风险的表现形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6 李琼英;;基于社会分层视野下的利益表达问题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卢昌文;;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阶层关系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陆益龙;;社会主义市场转型中的文化矛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曹小华;;构建和谐社会之弱势群体保护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严振书;;转型期中国社会建设国内外研究述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波;颜宪源;;社会工作视阈下弱势群体抗逆力激发路径的思考——基于黑龙江省弱势群体现状的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郑丹丹;;弥散的低度不平等——对我国性别分层状况的解读[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徐昕;;为权利而自杀——转型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4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湘林;;中国的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历史比较的视角[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6 黄典林;;媒体主流叙事的边缘解读及其社会逻辑——以北京大栅栏地区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李晶;;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居民媒介素养——对浙江金华农村居民媒介素养现状的实证调查[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8 张秀梅;甘满堂;;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与城市适应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罗洪菊;;论结构性失业的现状与原因[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姚培娟;;浅谈户籍制度背后的意义——从户籍制度看我国的城乡格局[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8 姚瑞;基于资源的创新网络与知识获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杜玉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符婕;论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监管法律制度[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朱厚刚;文学身体的移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学梦;后现代语境下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翔;吉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董博;非单位青年组织归属方式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田野;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责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章伟华;和谐社会视野下调控贫富差距与社会冲突互嵌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宋丹丹;河南省桐柏县出生人口性别失衡的社会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静芳;西方心理学中的个体主义倾向[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张德文;;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人格及其角色定位[J];职大学报;2011年01期
3 肖金军,黄玉树,陈新建;论人民警察的基本人格[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4 冷鹤鸣;关于五四运动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断想[J];党政论坛;1989年05期
5 杨锐;心理学研究的社会化趋向[J];长白学刊;2003年06期
6 徐星;孙少林;;论军人职业道德人格的特征[J];军事历史研究;2007年04期
7 姚新勇;;荒谬而危险的“天赋族格”说——关于《论“族格”——试探民族平等与民族自治、民族自决的哲学基础》的质疑[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秦鉴;优化自身的人格素质[J];中国保险;1996年12期
9 张隽;唐文锋;;行政人格冲突的调整路径研究[J];前沿;2008年10期
10 郭娅丽;;特定群体人格权益与财产权益冲突的解决思路——“娃娃股东”事件评判的另一个视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戴雅玲;;驻地文化与风俗对驻军的群体人格、行为及决策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肖仕平;;现代人格建立与道家思想资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3 徐黎丽;;边疆民族心理、文化传统与社会稳定研究——以安多藏区为例[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4 佐斌;;自我与社会心理的重构:中国改革开放的心理学思考[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白丽英;陈宜安;;243名职业经理人人格测评报告[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李晓霞;;社会工作在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建设中的运用[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萍;对中国群体人格的关注与思考[N];文艺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端木晨阳;刘星:深情吟唱超越时代的“爱国主义“赞歌[N];中国电影报;2009年
3 大商集团鞍山新玛特 董有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回应与引导上下功夫[N];鞍山日报;2011年
4 陈卫平;上海人:贬义的人格化身仍没改变[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王冰;2500年来,被封建势力摧残的国民性格[N];山西科技报;2005年
6 顾伯冲;文化消费结构变化的背后[N];光明日报;2007年
7 高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文化是大写的个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赵苏来;着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N];安徽经济报;2000年
9 兰州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雷兴长;实践的探索 理论的创新[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10 姚尚建;智力团体的打造[N];中国化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巍;儿童文学中“穿越”故事结构及其教育功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高晓庆;论《史记》中士的文化人格[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磊;荀令留香—文若之死的人类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王雷蕾;吹不尽的东北风[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慧丽;中国职场从“差序格局”到“团体格局”的转变[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史广艳;关于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研究报告[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7 赵微;曾纪鑫文化历史散文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8 任巧林;内外国法律的平等适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许敬华;余秋雨散文与余秋雨现象[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丑平;西晋诗人的人格与诗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17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117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