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规律性认识及对策建议
本文关键词:对我国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规律性认识及对策建议
【摘要】:民族地区能否保持社会稳定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政治安定与社会良性运行。在我国进入利益分化与博弈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文化与地域因素,辨析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性质,阐释其特点,解析其成因,并提出了预防与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社会治理成本的降低与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群体性事件 规律与对策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从稳定到有序:社会管理机制研究”(07&zd049) 吉林大学2010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10JQB05)
【分类号】:D631.4
【正文快照】: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中国的西北、西南、东北等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社会稳定状况直接关系着中国的政治与社会稳定。因此,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民族问题与民族地区发展,始终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地区的和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巨勇;杨玉文;;民族地区环境压力与对策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朱睿;寸正标;;法治视野下的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年06期
3 佴澎;;在趋同中寻求和谐——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纠纷解决裁判程序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君安;;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循环经济体系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02期
2 张巨勇;杨玉文;;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环境资源价值评估[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张惠茹;;绿色GDP与环境污染成本核算[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曹考;成艾华;;民族自治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年05期
5 李君安;;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J];新疆农垦经济;2010年01期
6 佴澎;;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佴澎;;清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纠纷解决规范[J];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成娟;民族地区环境保护政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兵,潘剑锋;司法之根本:最后的审判抑或最好的审判?——对我国再审制度的再审视[J];比较法研究;2000年04期
2 宋振玲;赵涟漪;;信访制度的功能及实现途径[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01期
3 林墨;;修法保信访渠道畅通[J];公民导刊;2009年01期
4 梅中玲;;对民族边疆地区群体性事件的分析——以云南为例[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5 包群;彭水军;阳小晓;;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基于六类污染指标的经验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6 曾洪;;正确认识人大监督的性质及地位[J];人民之声;1996年03期
7 张巨勇;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再认识[J];统计与决策;2004年09期
8 唐春红;;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发生原因与解决途径[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陈宜;;论西部和谐社会语境下民族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6期
10 张巨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分析[J];学术交流;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叶国兵;;用和谐理念指导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J];公安教育;2008年04期
3 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J];南风窗;2009年05期
4 王鲁军;张闻一;;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J];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11期
5 王锡锌;;从“管理”走向“参与”的转变[J];人民论坛;2009年16期
6 燕继荣;;诊断群体性事件的三种理论依据[J];人民论坛;2009年22期
7 王顺美;;提升公权力公信力与防范群体性事件是正向关系[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S2期
8 ;劳资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加[J];共产党员;2010年02期
9 曹英;;群体性事件中信息处理的策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4期
10 张笑春;;重建信任: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所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詹祖良;;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泽鹏;;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治理防范问题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彦;“四个突破”推进民族地区发展[N];黑龙江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彭松;破民族地区发展“瓶颈”[N];乐山日报;2009年
3 记者 刘海燕;省政协加快民族地区发展调研反馈座谈会召开[N];民族日报;2009年
4 王聪;甘肃省政协为民族地区发展加力[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凝心聚力加快民族地区发展[N];浙江日报;2010年
6 川讯;四川四举措落实推广湖北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发展经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省民委副主任 李国林;正确处理七种关系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N];云南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万群;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 加速民族地区发展、转型和跨越[N];贵州日报;2010年
9 伍晓阳;云南:“十二五”拟投557亿元加快民族地区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记者 刘阳;民族地区发展五大“关键词”[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纯平;新世纪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润喜;我国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防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晏淼;云南民族地区发展劳务经济的政策选择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常锐;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杜桥省;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刘志杰;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黄杜;博弈论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文馨;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角色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24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124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