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试论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法律对策

发布时间:2017-11-01 00:17

  本文关键词:试论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法律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性事件 成因分析 法律对策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的发展带来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的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产生了社会问题,城乡二元制经济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城乡差距在不断地扩大等等,这些都为群体性事件的大规模爆发埋下了伏笔。尤其是近十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呈快速上升趋势,某某地方发生“群体性事件”的报道经常见诸于报纸、电视等媒体。群体性事件已成为政府“维稳”工作的重点,政府也将群体性事件定义为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然而群体性事件没有随着政府处理力度的加大而减少,反而愈来愈多,这就说明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有其深刻的背景,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认识且深入研究。 本文第一部分是关于群体性事件的综述,描述了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以及目前国内学者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 论文第二部分是关于群体性事件的概述,从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分类和特征等几个方面入手对群体性事件的含义进行分析。 论文的第三部分分析了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原因,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社会原因,其次是法治原因。其中着重分析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法治原因。 论文的第四部分分析了群体性事件背后所隐藏的价值问题,并对群体性事件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进行论述,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论文的第五部分提出了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对策。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成因分析 法律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3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引言8-11
  • 1.1 问题的提出8-9
  • 1.2 群体性事件研究综述9-11
  • 2 群体性事件概述11-21
  • 2.1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11-14
  • 2.2 群体性事件的分类14-17
  • 2.3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17-19
  • 2.4 群体性事件高发的领域19-21
  • 3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21-35
  • 3.1 群体性事件社会成因21-23
  • 3.1.1 经济原因21-22
  • 3.1.2 政治原因22-23
  • 3.1.3 社会观念的影响23
  • 3.2 群体性事件的法治原因分析23-35
  • 3.2.1 应对群体性事件缺乏针对性的法律法规25-26
  • 3.2.2 公民表达机制不完善26-28
  • 3.2.3 公民缺乏真正的利益代表28-29
  • 3.2.4 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29-31
  • 3.2.5 行政权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1-32
  • 3.2.6 司法机关缺乏权威性,信访功能错位32-35
  • 4 正确客观地认识群体性事件35-39
  • 4.1 群体性事件背后的价值问题35-36
  • 4.2 群体性事件的客观性36-37
  • 4.3 群体性事件的两面性37-39
  • 5 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对策39-46
  • 5.1 建立群体性事件纠纷解决机制39-40
  • 5.2 扩大公民参与,释放社会压力40-42
  • 5.2.1 建立和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民意表达制度40-41
  • 5.2.2 发展NGO,促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41-42
  • 5.3 加强和完善对政府行为监督制度的建设42-43
  • 5.4 加强司法权的终结性和权威性,弱化信访功能43-44
  • 5.5 培养国民的公民意识44-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49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俭;张智;;群体性事件与公民社会构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杨燕妮;;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解决路径论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梁惟;;维稳之困与公民社会之缺[J];理论研究;2010年06期

4 梁惟;;维稳之困与公民社会之缺[J];岭南学刊;2011年03期

5 郜绍辉;;“组织”和“渠道”的双重建构:群体性事件的一个治理框架[J];领导科学;2011年23期

6 蒲漪雯;;非政府组织在防范和化解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J];才智;2010年32期

7 刘雅静;;群体性事件频发背景下的公民政治参与研究[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8 张春义 ,周国梁;山东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处置群体性事件专题研讨培训[J];公安教育;2001年12期

9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叶国兵;;用和谐理念指导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J];公安教育;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3 施国庆;郑瑞强;;西部水电移民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与防控[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4 刘春春;;浅议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社会动因及处置对策——基于2008年13起群体性事件的分析[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5 王颖;;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基于沈阳市的分析[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东方;;国内社会群体性事件研究述评[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永州市冷水滩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 吕华军;关注、培育公民社会[N];湖南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周俭;红枫现象: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缩影[N];中国妇女报;2008年

3 谢海定;公民社会与社团组织的繁荣[N];工人日报;2002年

4 张丽霞;公民社会中的星星之火[N];中国社会报;2004年

5 俞可平;正确对待民间组织[N];北京日报;2006年

6 西铁城;“透明的口袋”,才能容放更多慈善的心[N];光明日报;2009年

7 高志民;增强公益慈善组织“造血”功能[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张志;民主社会的公民理应拥有常识[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9 记者 李斌 顾瑞珍;“公民社会”“小政府”[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邓聿文;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N];学习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钟响;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喜梅;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郭纯平;新世纪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尹保红;政府信任危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乃圣;公民社会理论视域下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冯粤;公民信息权利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康;公共领域的发育与群体性事件的化解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文馨;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角色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金花;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翔;现阶段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永祥;庄河市群体性事件的化解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夏丹;利益多元与公共协商[D];云南大学;2010年

7 孙珠峰;预防和处置特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吕鹏;社会学视域下的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樊振华;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治理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方姝阳;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报道和报纸核心竞争力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24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124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3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