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定位与审查
本文关键词: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定位与审查
【摘要】: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具备了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应当被视为证据。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程序和内容应当根据《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第16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若干规定》第21条,以及六部门《规定》的相关内容来确定。但一份由矫正部门提供的社会调查报告是否符合刑事证据的要求,是否能够进入刑事诉讼,并最终为人民法院所采信,还应当进行程序审查和实体审查。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5.2;C913.5
【正文快照】: 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对合法、合情处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有非常重要的司法和社会意义,理论界和实务界已经对此达成共识。为此,2010年8月14日,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及共青团中央六部门联合制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立霞;张晶;;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中引入品格证据的原因[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菲;;品格证据规则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6期
2 刘士国,郭继;论辩诉交易制度及其在我国的构建[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范跃如;论辩诉交易制度及其在我国的构建[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12期
4 邓思清;完善我国检察官自由裁量权制约机制之构想[J];法商研究;2003年05期
5 宋高初;日本检察官职权行使制约机制研究[J];法学评论;2003年03期
6 张旭;关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再思考[J];法学评论;2003年04期
7 王祖德,金泽刚;罪刑法定原则司法化的三个观念问题[J];法学;2003年01期
8 曾国勇;陈捷;;试论我国被追诉人知悉权之完善[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12期
9 张丽洁;;浅析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提取[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10 周觅;;论我国辩诉交易制度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茵;;从检察视野看品格证据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运用[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宋强;;中外书证范围之比较[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韩成军;检察权配置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金星;论诱惑侦查[D];吉林大学;2004年
3 毛建平;起诉裁量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宋强;书证若干问题探讨[D];四川大学;2005年
5 秦策;刑事诉讼比例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徐军;检察监督与公诉职能关系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张国轩;检察机关量刑建议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温建辉;率性犯罪罪过情感的证明[D];湘潭大学;2009年
9 李春刚;刑事错案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伟;论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机制的完善[D];安徽大学;2010年
2 江洲;量刑调查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武晓勇;公诉引导侦查之实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陈雅;刑事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汝明钰;刑事速决程序研究[D];烟台大学;2011年
6 陈希阳;论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的完善[D];辽宁大学;2011年
7 刘柯;论联合国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标准的适用与发展[D];郑州大学;2011年
8 马丽;死刑案件证据主要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建军;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初探[D];河北大学;2010年
10 杨占岭;人文主义法学视野中的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关系[D];河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晓梅;恢复性司法与青少年犯罪防控[J];青年研究;2005年04期
2 李忠诚;关于恢复性司法方案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律师;2002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属性[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01期
2 郭欣阳;;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性质及其在审查起诉中的运用[J];人民检察;2007年11期
3 黄河;;少年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初论——以德国少年司法实践为视角[J];研究生法学;2011年01期
4 尤丽娜;;未成年人品格证据制度本土化构建的探讨[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赵越;马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学分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谢佑平;余剑;肖波;;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的量刑程序构建[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张聚辉;社会调查报告成办案重要依据[N];检察日报;2011年
2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郑圣果;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只能作为办案参考[N];检察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赵刚 本报通讯员 王成;报告要写好 更要用好[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记者 宋晓晖;法官量刑前将充分听取民意[N];济南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朱磊;帮失足孩子找回归路需立法支持[N];法制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国超 通讯员 张贝;“失足前”表现作量刑参考[N];珠海特区报;2011年
7 本报通讯员 杨涵舒;4+1+N:一则公式诠释的法治理念[N];检察日报;2011年
8 张瑞雪;重庆少年司法 理性梳理人性设计[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王夏迎;长宁:少年审判教育为主惩罚为辅[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台建林 本报通讯员 徐静;西安莲湖城管取消现场强罚[N];法制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丽丽;量刑信息社会调查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杨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3 王凤梅;刑事司法中的社会调查报告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王燕;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5 杨东;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6 高媛;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侦查阶段的适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7 周迪;少年司法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冰洁;刑事司法中未成年人社会调查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9 张超超;论量刑程序独立[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赵卫华;量刑调查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80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180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