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宝应县青少年犯罪及预防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2 00:24

  本文关键词:宝应县青少年犯罪及预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青少年犯罪 犯罪预防 宝应县


【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逐渐面临着青少年犯罪增多、犯罪率日益攀升的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犯罪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近几年来,尽管我国青少年犯罪比例有所下降,但青少年犯罪的绝对人数却在不断增加,案件的暴力性质越来越重,且犯罪青少年逐步向低龄化发展,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损害人民的利益,而且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犯罪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一朝一夕、毫无理由迸发的现象,其背后的原因是一个多层次的、互为交织的系统,它既包含有生理、心理等主体因素,也包含家庭、学校、社会和文化等客体因素。当这些因素综合发生作用时,便可能导致部分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协调配合,尤其是家庭、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综合治理,才能形成合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从根本上处理好青少年犯罪问题。 本论文主要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等展开了分析研究。首先,收集国内外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对比,了解现状。其次,以宝应县为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青少年及相关部门,了解实际情况和详细数据,对宝应县2008年至2012年的青少年犯罪状况和特点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再次,分析探究宝应县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最后,结合宝应县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具体实践,从家庭、学校、社会、文化、司法五个方面提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1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子传;家庭民主与青少年犯罪预防[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2 高正荣;;我国历史上法律中有关青少年犯罪的规定[J];法学杂志;1992年05期

3 冯树梁;论犯罪规律[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4 谢勇,田健夫;萨瑟兰的不同交往理论与我国青少年犯罪控制[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齐依南;刘娟;;试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年15期

6 吴碧君;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理论探索[J];当代青年研究;2004年03期

7 蒋俊梅;;挫折攻击理论及其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启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邹泓,张秋凌,王英春;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1212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212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5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