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miniSTR基因座位点复合扩增体系的检验和鉴定
发布时间:2017-11-22 21:06
本文关键词:5个miniSTR基因座位点复合扩增体系的检验和鉴定
更多相关文章: 法医物证学 mini STR位点 复合扩增 毛细管电泳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 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也叫微卫星DNA或简单重复序列,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其核心序列为2—6bp,具有分布广泛、片段短、易于检测、遗传信息含量大、遗传多态性高等特征。STR分型技术作为第二代遗传标记的主要代表,已经广泛运用于法医物证领域,是亲权鉴定、个体识别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尤其profilerPlus、Identifiler、powerPlexl6等商品化STR复合扩增试剂盒及多重荧光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STR分型技术应用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目前商品化的常规STR复合扩增试剂盒STR基因座位点主要包括CODIS(combined DNA index system)系统的13个核心基因座位点及D2S1338、D19S433、PentaD,PentaE等常染色体STR基因座位点。其中大部分的基因座位点扩增产物片段的长度都超过200bp甚至达到500bp。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尤其是潮湿、高温、紫外线、暴晒、微生物、强酸等环境因素会使生物检材中的DNA损伤,双链断裂,DNA分子长度变短。对这种降解的生物检材进行常规STR分型检验,就容易出现大片段STR基因座位点等位基因缺失,导致分型失败。极大的限制了STR分型技术在微量、降解生物检材中的运用,从而导致一些重要的生物检材在案件的侦破中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利于案件的快速侦破。为了弥补常规STR检测技术的运用缺陷,,Bulter等在原来的STR分型技术基础上,通过重新设计引物,使正反向引物尽可能移向核心重复序列,减小扩增产物片段的长度,同时保持原STR基因座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和原有的分型结果不变,2003年该项技术被正式命名为mini STR分型技术。此后,各国学者陆续开始从事mini STR的相关研究。2006年,美国AB公司研制开发出第一个minifiler商品试剂盒,但是该试剂盒只包括8个mini STR基因座位点,由于基因座位点偏少,在个体识别等运用中存在个体识别率不足的缺点。为此,本实验通过筛选不同染色体上的5个mini STR基因座位点,建立新的复合扩增体系及试剂盒,作为minifiler等商品试剂盒的有效补充,通过与其联合运用,提高微量、降解生物检材的STR基因座位点分型成功率从而达到个体识别的目的。 方法: 在前期通过筛选并建立5个mini STR基因座位点复合扩增体系及重庆地区人群等位基因标准物的基础上,参照美国DNA分析方法技术工作组(TWGDAM)的指导方案,对本实验多重荧光复合扩增系统进行灵敏度、准确度、遗传稳定性、种属特异性、组织特异性检验,对不同提取方法对分型结果的影响、以及在人工组织降解模型、腐败组织中的运用等进行研究。旨在评价本实验多重荧光复合扩增体系在法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该复合扩增体系的灵敏度检测域为25pg模板DNA;该复合扩增体系具有较高的种属特异性和组织同一性;通过对24例实际检案的对比研究和分析,该体系能够有效用于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等实际检案;通过对该体系的5个mini STR基因座位点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与复合扩增分型结果对比分析发现本复合扩增体系分型结果是准确的;通过不同DNA提取方法对同一DNA样本的扩增分型结果对比研究发现,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取DNA,对本体系5个mini STR基因座位点的分型结果无影响;通过对人工组织降解模型和腐败组织的研究发现,该体系对降解检材具有较好的扩增效果,可用于常规STR商品试剂盒复合扩增失败的降解检材的分型. 结论: 本次实验建立的5个荧光标记mini STR基因座位点复合扩增体系分型结果准确、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不同DNA提取方法对miniSTR基因座位点的分型结果无影响,种属特异性及组织同一性良好,对于分析微量、降解生物检材DNA的分型成功率较常规STR商品试剂盒明显提高,可用于法医学领域亲权鉴定及个人识别,尤其对微量、降解生物检材的DNA分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开发国产的miniSTR基因座位点分型试剂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力的推动我国miniSTR商品试剂盒的研发。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1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江洁清,黄荣秋;浅谈我国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建设[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2 姜先华;;中国法庭科学DNA数据库[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3 王新杰;许欣;魏金叶;吕桂平;;2组miniSTR复合扩增体系的建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4 陈鹏宇;杨蓉弟;胡泽卿;;13个STR基因座在四川人群遗传多态性分布[J];华西医学;2010年03期
5 吴微微,郑秀芬;一种改良Chelex地方法提取血痕DNA[J];刑事技术;1999年01期
6 匡金枝,郭微,张颖,张春林,阿不都艾尼;新疆维吾尔族15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J];刑事技术;2004年03期
7 刘峰;叶健;姜成涛;赵兴春;胡萌;李湘秦;戴文申;;荧光标记短片段STR复合扩增系统的法医学应用研究[J];刑事技术;2006年01期
8 石莹;田绿波;陈肖潇;樊学军;杨雨;;人类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年12期
本文编号:1216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21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