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二者关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二者关系的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抽样原则,以陕西西安某少管所200名犯罪青少年为样本,调查研究了该犯罪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了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和特点,为揭示青少年犯罪的规律,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开展青少年罪犯的教育提供相关的心理学依据。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犯罪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处于一般和不良状态的占总人数的六成,说明犯罪青少年在同伴交往中存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困扰。与常模相比,犯罪青少年父母多采用拒绝和过度保护式的消极地教养方式,而不多采用情感温暖式这一积极的教养方式。 2.在人口学变量上,具体分别分析了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在年龄段、生源地、教育程度、独生子女、父母离异和犯罪类型上的差异检验,得出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3.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和母亲教养方式呈现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拒绝因子与同伴关系以及各因子都呈现显著正相关。犯罪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呈现显著正相关。父和母教养方式中的各个因子之间也存在的显著相关。 4.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和父亲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相关。但其中“待人接物”因子与“拒绝”因子之间呈现正相关。在犯罪青少年中,母亲的教养方式对父亲的教养方式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父亲的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对母亲的教养方式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介小翠;;青少年犯罪预防策略[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黄树香;班兰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李伟,林金树,陈东才,杨琛,安进勇;福建省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个性特征研究[J];法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4 马驰宇;;简述青少年犯罪的特点[J];法制与社会;2009年04期
5 刘瑛;;青少年犯罪成因及其防范措施浅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07期
6 梁利;;探析犯罪控制途径和犯罪控制计划[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7 康树华;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的界定与涵义[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8 蔡迎新;遏制青少年重新犯罪刻不容缓[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5期
9 杨晓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与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8期
10 杨春黎;张革新;;家庭因素和家庭教育缺陷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预防[J];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华英;流动初中生学校适应及其与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2 龚务;留守儿童看护人教养方式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赵玉奇;高中生父亲教养方式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5 魏宏聚;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碍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叶珍;青少年犯罪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丽霞;小学高年级儿童社会退缩与家庭功能、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曾蓉;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立人格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20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1220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