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战略行动框架》下的中方商务人员流动问题
本文选题:大湄公河次区域 + 行动框架 ; 参考:《当代亚太》2006年06期
【摘要】:《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战略行动框架》(以下简称《行动框架》)将商务人员流动确定为四个优先合作领域之一。本文根据《行动框架》的指导精神,在分析中国商务人员流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方实施《行动框架》的对策措施。
[Abstract]:The strategic action framework of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trade and investment facilit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action framework) defines the flow of business personnel as one of the four priority areas. Based on the guiding spirit of the action framework,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flow of business personnel in China, China has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ramework of action" in China. Countermeasures.
【作者单位】: 云南行政学院理论研究所 云南省商务厅澜湄经贸开发中心
【分类号】:D63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宇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前景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李海江;丁文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金融合作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8年10期
3 福田光宪;司韦;;大湄公河地区发展的前景与问题[J];南洋资料译丛;2008年03期
4 咸蔓雪;;湄公河流域:一条大河串起的文明[J];世界知识;2002年23期
5 叶树光;;试析我国企业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投资经营的现状、障碍及应对策略[J];东南亚纵横;2006年03期
6 庞革平;携手GMS合作 共创区域繁荣——访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陆兵[J];广西党史;2005年04期
7 粟珍;;论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的现状及广西参与合作的意义[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耿明;;构建云南省与次区域国家区域性法律制度刍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4期
9 王士录;;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关系学意义解读[J];当代亚太;2006年12期
10 杨阳;张亚芬;;基于人力资本的大湄公河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Sum Chhum;;大湄公河次区域中柬埔寨文化的演变(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李义敢;唐兴文;赵世坤;;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规划建议[A];中国老科协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研讨会文集[C];2006年
3 李世泽;;桂滇联合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曙光;;解决我国土地问题的总体思路和行动框架[A];第七届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张树兴;李希昆;;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流域管理的法律思考[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杨小平;;人民币跨境使用与我国区域合作战略研究——中越、中老、中缅次区域个案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7 沈鑫;钱松蕊;田丽荣;;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电力合作研究及战略[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8 梁平波;;广西大型沿海工业园区必将是实施工业兴桂战略的龙头[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9 陈铭全;;增进合作 共谋发展 携手构筑中国-东南亚陆路大通道[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五届(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H·E·ManuelDengo;;论城市减灾[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恂;大湄公河次区域口岸便利化进入试点[N];国际商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刘超;大湄公河次区域奏响经贸“协奏曲”[N];市场报;2005年
3 伍建青;大湄公河次区域商务人员流动国际研讨会在邕举行[N];广西日报;2006年
4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领导人宣言[N];人民日报;2008年
5 记者 张居正;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发展研讨会在昆召开[N];云南政协报;2008年
6 陆路;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加强资源合作 [N];国际商报;2005年
7 陆路;大湄公河次区域2012年前有望全面连通[N];国际商报;2006年
8 梁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取得新进展[N];国际商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宋群;中国—东盟:市场大门即将全面打开[N];经济日报;2008年
10 杨玺 记者 杨金高;为大湄公河经济圈护航[N];边防警察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玫;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唐盛尧;中国—东盟农业比较优势与合作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3 张杰;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陈锴;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单飞跃;经济宪政哲学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王立军;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地方政府国际合作[D];山东大学;2012年
7 史秋衡;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乾坤;大国权力与地区规范[D];外交学院;2006年
10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冲;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2 王贵芳;大湄公河次区域水资源安全合作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吴东新;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与老中经济合作[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金洪(Ngorn Kim Hong);中国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角色分析(1992-)[D];吉林大学;2010年
5 里玛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及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李昆伟;云南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贸易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赵亚辉;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云南经济发展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0年
8 苗丽;大湄公河次区域水电能源合作与中国的功能定位[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亚婷;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10 杨朝晖;非政府组织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14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114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