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老问题的一个新思路——评王志远博士的《犯罪成立理论原理——前序性研究》
[Abstract]:......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洁;;论犯罪构成理论构建的价值前提与基本思路[J];刑事法评论;2009年01期
2 蔡捚泽;;试比较分析中外“犯罪构成模式”[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年S6期
3 泽仁卓玛;;大陆法系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4 李洁;;中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构建基本思路论纲[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5 张志刚;;论犯罪构成与犯罪成立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6 王志远;;犯罪成立理论完善的意义及其界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王志远;刘晓莉;;我国犯罪成立理论的体系性特点及其缺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朱建华;论犯罪客体不是犯罪构成要件[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9 王志远;;立体化犯罪成立理论体系的过程价值[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01期
10 张飞飞;;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2 刘芳;万朝均;王冲;;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体验[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张保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问题域探析[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陈颖;;编辑学者化片论[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三集)[C];1994年
5 徐统仁;;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及理论特色浅析[A];山东省科协农科学会群、山东省农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吴杰;;建立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广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为当代共产主义运动做出新贡献[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7 朱祥坤;郭跃玲;何学贤;杨淳;张巧大;;过渡族元素同位素分异理论体系及其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8 王东良;;对周期性中长距离项目训练理论体系与实践操作的再认识[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9 巫孟还;;地震灾害保险新理论体系[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10 于阜民;郭永智;;构建犯罪现象范畴——再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分野[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张展 许婷;损失在立案前被追回,不影响渎职犯罪成立[N];检察日报;2011年
2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杨志国;犯罪成立理论需要哲学视角[N];检察日报;2010年
3 记者 林世钰;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研究应兼采精华[N];检察日报;2008年
4 李宇先;《犯罪构成要件理论》评介[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武汉大学法学院 杜琪;行政规范变更是否影响环境犯罪成立[N];检察日报;2010年
6 东芳;追诉期限应从犯罪成立之日起计算[N];江苏经济报;2005年
7 陈劲阳;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思潮[N];光明日报;2006年
8 刘锡诚;文化发展和研究需要成熟的理论体系[N];学习时报;2006年
9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于建华 刘光明 季明;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N];人民日报;2011年
10 范鹏;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N];甘肃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远;立体化犯罪成立理论的前序性展开[D];吉林大学;2005年
2 陈劲阳;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思想根基追问[D];吉林大学;2006年
3 刘学峰;犯罪本质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王勇;犯罪构成本体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肖中华;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6 路军;我国刑法犯罪量化要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陈庆安;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童伟华;犯罪客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李凡;刑事违法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牛rj;刑法学中的行为论—犯罪成立理论的基石与基调[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岩林;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反思与重构[D];河南大学;2011年
2 聂亚超;犯罪构成理论的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永亮;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反思与重塑[D];河南大学;2010年
4 于晨旭;论犯罪构成理论及其改造[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曾严;论犯罪成立要素的标准[D];苏州大学;2011年
6 王玮;论数额在犯罪成立中的定位[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
7 尹晓立;犯罪成立理论的比较分析和反思[D];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
8 马建全;论共同犯罪成立的理论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朱晶晶;定罪思维模型的比较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杨蕾;试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缺陷与重构[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49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149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