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教育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对贝卡利亚预防犯罪理论中一个重要命题的解读
[Abstract]:A sound education is the most reliable and fundamental measure to prevent crime because it can make people seek truth and good and keep away from evil. However, making education perfect is the most difficult task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and restriction of many factor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vent crime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we should not abandon it because of its difficulty.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7.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陈乐雪;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董玉庭;董进宇;;刑事自由裁量权负效应及其克服[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5 邵维国;论扩大罚金刑适用范围的理论根据[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陈正云;波斯纳的刑法经济分析理论述评[J];比较法研究;1996年04期
7 刘艳红;刑法类型化概念与法治国原则之哲理——兼论开放的构成要件之存在根据[J];比较法研究;2003年03期
8 曾尔恕,黄宇昕;中华法律现代化的原点——沈家本西法认识形成刍议[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9 霍宪丹,翟中东;犯罪发生的“引发式”解释及其价值[J];比较法研究;2005年05期
10 赵秉志;;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略述(上)[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许兰亭;刑事一审程序实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尹晨;中国证券市场信息监管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周少元;《钦定大清刑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前军;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2 曹丽华;从死刑的历史沿革论中国死刑的发展趋势[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刘月楚;罪刑法定的程序性要素[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秦小兵;论受贿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王俊梅;我国职务犯罪及防治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杨虹;浅议在中国确立沉默权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宋春波;挪用公款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8 杨高峰;亲告罪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9 黄广进;单位刑事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10 朱全轩;假释制度的理论与实践[D];苏州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建华,郭书昌,吴纪平;预防犯罪呼唤立法[J];人民检察;2002年01期
2 姜杉;;浅析美国海波因特市社区警务行动——对该市“西部行动”的案例分析[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3 刘碧君;梁冬晴;;论保障民生与预防犯罪的实现[J];法制与社会;2011年14期
4 徐美君,程虹;历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处遇大会简介[J];犯罪研究;1998年01期
5 黄教珍;刘根;;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预防[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6 关颖;;保护未成年人权利是预防犯罪的根本[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张学玲;林会桥;;从检察视角思考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与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汪娜;邵晓帆;;论流动人口犯罪的控制与预防——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0年06期
9 茅献鹏;;加强旅团对基层预防犯罪工作的指导[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0年02期
10 ;16个城市成为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城市[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树梁;;预防犯罪的中国之路——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作[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郭建安;周勇;;论犯罪耗费[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3 王志强;;刑罚威慑的预防犯罪效应探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夏吉先;;论对源流型犯罪的全球性预防——兼谈中国入世后的犯罪特点[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5 夏吉先;;论犯罪的穴源存在与防治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姜国辉;梁金玉;李宛静;;透过客户关系管理提高预防犯罪能力之初探——以中国某特别行政区为例[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炳辉;;青少年的素质与预防犯罪[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汤啸天;;警务制度改革与犯罪预防控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程飞;;农民工犯罪问题的探究与思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谭志君;余阳;;犯罪场语境下的被害预防[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省凤翔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俊昆;预防犯罪出实招 服务企业见成效[N];西部法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微 通讯员 熊军;预防犯罪:用漫画吸引官兵[N];检察日报;2010年
3 记者 商宇 通讯员 马书笔;军地联手预防犯罪[N];重庆日报;2005年
4 苏青山、刘海东;包头支队——防范风险勤打预防针[N];人民武警报;2010年
5 田艳;给“空巢儿童”更多关爱[N];南宁日报;2008年
6 共青团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书记 卫明;预防青少年犯罪政府社会齐参与[N];法制日报;2010年
7 记者 张良;警方破案全程瞄准“良性循环”[N];济南日报;2010年
8 李伟;搞好预防犯罪服务农村建设[N];检察日报;2006年
9 段水梅;通州“警务飞信”打击预防犯罪显成效[N];江苏法制报;2010年
10 王斌 记者 姜忠孝;东昌区有效预防犯罪[N];吉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维民;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犯罪控制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强;预防犯罪的实证化博弈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管洵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3 张阳;试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犯罪的预防[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李序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范媛媛;我国未成年人因网络犯罪问题分析及预警机制建立[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殷立红;论职务犯罪预防[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李静;转型社会家庭功能的变迁与未成年人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邢庆亮;青少年犯罪预防新论[D];山东大学;2008年
9 田丰;默顿社会失范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胜利;论社区防范的三大核心内容[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783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178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