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共安全管理中个体因素作用及对策研究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some new changes in the situation of safety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which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the field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public safety emerge endlessly. For example: the blue extreme speed internet bar event in 2002, the SARS epidemic outbreak in 2003, the Beijing Miyun trample event in 2004 and so on.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incident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In the past, most of these events were managed by systems. However, facts have not proved to be very effective because of the failure of traditional system managemen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anage the security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public security. In the past, most of the researches on this kind of problems are from the whole and systematic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public secur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individual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typical cases,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causing public safety accidents and controlling them,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echnical factors in the past. Individual factor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The function of individual factors is explained qualitatively by using system theory and catastrophe theory. This paper also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factors in the new situation,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straining them,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establishing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information mechanism and implementing localization schemes in the whole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also studies the manifestation of individual factors-individual unsafe behavior, and analyzes the role of safety culture in it.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establishing the decentralized safety culture mechanism in the whole society. Paper mos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6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丽;;论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复合治理[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2 陈英;黄华;;浅谈我国社会公共安全综合防控网络的构建[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3 邱亮南;;《中国公共安全》搭建天网安防通往奥运的平台[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8年09期
4 戴建宇;;刑法之上的公共安全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13期
5 蔡士良;对刑法中“公共安全”含义的探讨[J];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6 龙登高;龙大为;;公共安全体系:从条块分割到整体联动[J];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08期
7 马颖;王超;;突发公共事件的产生原因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年09期
8 ;破除发展“瓶颈” 确保公共安全 郭铁男解析当前消防形势[J];新安全 东方消防;2007年02期
9 陈欢;;浅析消防责任事故罪客观要件的瑕疵——对《刑法》第139条的修改建议[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年02期
10 潘攀;;培育社会公共危机意识的意义及途径分析[J];管理观察;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章友德;;风险社会时代的公共安全与科学发展——对改革开放30年的公共安全问题的思考[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申世飞;;积极推进公共安全应急标准建设[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5:发展中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与思考[C];2007年
3 ;建设部要求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安全工作[A];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新发展——《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金玉;;国外公共安全标准化发展动向及我国的对策思考[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5:发展中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与思考[C];2007年
5 董传仪;;对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学科的思考[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5:发展中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与思考[C];2007年
6 王彦吉;李文君;;公共安全中的化学[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7 李泽椿;;气象灾害——天气灾害为重[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5:发展中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与思考[C];2007年
8 和丽秋;;提高化学事故救援能力,保障社会公共安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9 范维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与思考[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5:发展中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与思考[C];2007年
10 汪春霆;;我国公共安全应急信息系统发展[A];第六届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孔德芳;交卷倒计时:战略研究破题在即[N];科技日报;2004年
2 王传真;深圳立规强化领导干部公共安全责任制度[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8年
3 叶锋;上海政协调研显示:公众对公共安全麻痹[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陈全育;公共安全产业 航天大有作为[N];中国航天报;2009年
5 记者 李稹;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全面保障公共安全[N];杭州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杨友艺;完善应急机制 保障公共安全[N];芜湖日报;2011年
7 徐伟;公安部发布春节公共安全提示[N];法制日报;2007年
8 鲁 检;促进外贸出口 确保公共安全[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9 市公安局 王X钿;创立企业公共安全顾问 助力汕头经济社会发展[N];汕头日报;2008年
10 记者 于迎涛;范维澄院士黄河讲坛主讲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N];黄河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辉;基于公共安全优先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运一体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褚晓明;沿海城市公共安全系统构建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喻自觉;科技人员绩效结构及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郭翔;水污染公共安全事件信息扩散与耦合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凯;水污染公共安全事件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阮欣;桥梁工程风险评估体系及关键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刘影;基于我国采矿及安全防护技术变革的安全观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曾明;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冯凯;小城镇灾害数字仿真与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集成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陈俊和;现代汉语“X+们”的语义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术灿;社会公共安全管理中个体因素作用及对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2 王维翊;长春市公共安全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黄昌;公共安全视域中的公交反扒窃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邹虹;公共安全运转流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吕建军;哲学视域下我国社会转型期公共安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高辉;湖南省地方政府公共安全职能履行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荣悦;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苑永彬;政府安全能力建设的东西部比较[D];浙江大学;2011年
9 庞海荣;公共取向的安全教育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曾巧;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危机中的知情制度[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84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18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