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控制
[Abstract]:Starting with the reason and environment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ontrol community well, prevent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then curb juvenile delinquency.
【作者单位】: 福建省委党校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军;;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其心理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2 李伟;;青少年网络相约自杀成因及应对策略[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3期
3 刘海娇;;青少年友谊质量的研究概述[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4 修胜涛;;青少年犯罪原因及教育对策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5 朱力影;;关于易产生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类型分析[J];神州;2011年14期
6 霍廷菊;;从陪审员角度解析青少年之犯罪[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6期
7 张小燕;孙荣兵;;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违法犯罪的探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张新卫;张雪海;苏丹婷;方乐;余森海;潘学东;Jones.Jack;Aldinger.Carmen;;浙江省杭州市初中学生吸烟、饮酒及自杀相关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1年06期
9 李新权;;辽宁青少年涉毒问题研究[J];中国刑事警察;2010年03期
10 袁则新;黄志敏;;请对自己的暴力行为说“不”![J];青苹果;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玉霞;张威岩;;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心理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刘彦红;赵成正;赵傮;安玉泉;;青少年毒品问题文献分析[A];第七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金碧华;;对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青少年网络不良行为防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甄杰;;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6 韩旭;;在虚拟与现实之间:青少年网络危机及其应对[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李玲;董常青;;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王立花;张妍萃;侯超;;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导致违法犯罪的心理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井世洁;;社区矫正青少年的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叶海辉;靳占阳;;试论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李勇;规范青少年消费市场[N];法制日报;2002年
2 叶文;为了希望 为了未来[N];人民公安报;2002年
3 张瓒君 阮建平 蒋港河 曾建辉 记者 张小丁 陈甬沪 江映红;孩子们的钱不好“赚”了[N];中国工商报;2001年
4 黄桂生;“三为主”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之研究[N];人民公安报;2007年
5 景仁;上海新泾镇以稳定保奥运促和谐[N];组织人事报;2008年
6 韩志忠 陈沙龙;警钟长鸣 声声入耳[N];人民公安报;2001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王璇;建立三级工作体系 实施三色预警机制[N];南宁日报;2007年
8 天津市委副书记、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 宋平顺;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N];人民公安报;2002年
9 记者 胡果;中央综治委部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N];人民日报;2002年
10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N];河南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屈迎昕;青少年犯罪的文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琳;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社会中的行为及思想政治教育新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王静;青少年自我意识及其家长父母意识与亲子冲突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鹏;中国男性青少年活体年龄推断[D];苏州大学;2008年
5 张国华;暴力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死亡认知及攻击性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旭;两类青少年暴力犯抑制控制功能差异的ERP证据[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李玉朝;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双重影响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叶珍;青少年犯罪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娟;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控制[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89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189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