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场原始状态研究
[Abstract]:The original state of a crime scene usually appears under the name of the original crime scen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original scene). The original state of the crime sce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ivity. In the investigation practice, 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variability of the scene primitiveness and the primitiveness of the scene variability, so as to carry out site protection and site investigation correctly.
【作者单位】: 广东警官学院
【分类号】:D918.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立忠,高旭;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应用[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2 罗斌;;浅议现场勘验人员的勘验能力[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张海鹰;吕晓刚;陆道霞;;浅谈新形势下的现场勘验检查[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蒋宗涛;中国刑事搜查制度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刘春林;侦查再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马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侦查[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徐麟;侦查实验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王陆陆;犯罪现场重建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煜;;犯罪现场概念之反思与重构[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陈建;;浅析犯罪心理痕迹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丁锰;罗亚平;;一种测量并记录血迹的数字化方法[J];刑事技术;2011年04期
4 ;针对DNA检测存在隐患可区分真伪DNA的检测技术问世[J];光学仪器;2009年05期
5 山丹;;论现场心理痕迹分析[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朱鸿;;新犯罪时空观指引下的关联信息侦查[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田家麟;刘锁英;;南京季节性高温对鉴别犬的影响分析[J];中国工作犬业;2011年07期
8 谌华;昌晓辉;;心理测试中的犯罪者心理研究[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吴同;;针对海量数据的数字取证模型[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王爱平;;利用互联网收集侦查信息[J];中国刑事警察;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姜;黄艳红;杨水平;陈焕文;;犯罪现场微量化学物质罪证的快速质谱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刘开会;;人毛发检验的现状与展望(综述)[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3 姜先华;邵武;于蛟;黄斌;;指纹DNA分析技术的初步研究[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杜海;;3例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凶杀案中的应用[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徐长苗;李佑英;;物证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作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朱传红;李秀云;余纯应;杨庆恩;;PCR-STR分型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附7例报告[A];第二次全国法医物证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7 陈少恒;罗世广;张平;;PCR-STR银染分型技术在刑事案件中应用——附4例报告[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任志飞;申川;聂伟文;王雁飞;;刑事夜间及弱光摄影方法[A];中国感光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和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冯国清;赵芳芳;;人体汗斑型物质检测的初步探讨——附105例汗斑型物质检验结果分析[A];首届中国法医物证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3年
10 于蕴波;齐眉;;介绍一种毛小皮纹理的检验方法[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怎样保护犯罪现场[N];人民公安报;2002年
2 中国刑警学院刑侦三系讲师 张洪成;制毒犯罪现场的认定不容忽视[N];人民公安报;2009年
3 中安华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申一纹;电脑就是计算机罪犯的犯罪现场[N];人民公安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徐灿;朱晓云:希望犯罪现场越来越少[N];人民公安报;2007年
5 记者 赵鑫 通讯员 高金台;他们在“幕后”制胜[N];天津政法报;2010年
6 ;DNA破案,出现的误差令人吃惊[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记者 周昆;模拟真实犯罪现场 提高防暴反恐处突能力[N];雅安日报;2010年
8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 苟红兵;再现犯罪现场:职务犯罪侦查路径选择[N];检察日报;2008年
9 ;英新技术:帮目击者“保鲜”对犯罪现场记忆[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刘若辰;走近神秘的刑侦科学[N];四川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成明;犯罪现场再现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刘春林;侦查再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辜拉克;试论观察及其在侦查中的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景国;解读犯罪现场痕迹[D];山东大学;2010年
5 郝荣喜;人民警察学校侦查专业《刑事犯罪现场勘查》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邢雷雷;犯罪心理画像及其本土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胡子龙;论侦查视角下的犯罪心理痕迹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蒲莹;论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倪春乐;技术性侦查的认识论及其局限的克服[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李润松;计算机网络犯罪及其侦查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89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189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