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鉴定结论的性质和证明价值
[Abstract]:The conclusion of trace identification is of great value in judicial practice, especially in cases involving the direct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sometimes it may be the only evidence of a final decision. On the basis of correctly recognizing the nature of the conclusion of trace identification, we should analyze and study the value of the conclus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trace identification in judicial practice to promote judicial justice.
【作者单位】: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D918.91;D91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石友;谈谈刑罚的宽与严[J];人民司法;1980年05期
2 江涛;怎样做好书记员工作[J];人民司法;1980年05期
3 周绍富;执行司法警察职责的几点体会[J];人民司法;1980年05期
4 黄双全,王贞韶;我国民事审判工作方针初探[J];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5 吕心廉;关于刑法中的因果关系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2期
6 滕元瑜;判定行为人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2期
7 郭中韩;对张、赵等人适用类推定罪[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2期
8 张传汉;刑法应对滥用职权者明文治罪[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2期
9 金永祥 ,李柏林;纪律与法律[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2期
10 于双仁;;也谈法律上的平等[J];学习与探索;198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永年;;在“全省严格执法与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2 徐锐锋;;公诉人如何适应庭审诉讼制度的改革[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3 张立国;;浅议证据审查运用与司法公正[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4 陈兴良;;群体犯罪学的理论框架——行为科学在犯罪学中的运用[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5 魏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制度的社会学思考[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6 ;动态[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7 缪四平;;法律逻辑与法律概念[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8 沐子;;从法学编辑实践看文科编辑的共性与个性[A];编辑工作论丛[C];1997年
9 胡世澄;;毒品检验技术在打击毒品犯罪中的作用[A];首届全国毒品检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10 贺晓彬;;测谎仪在中国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及研究[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芝事件”引发的思考[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刘 志;探讨现行侦查程序理论[N];光明日报;2000年
3 朱文峰 王洪涛;运用鉴定结论应注意的问题[N];检察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卢志坚;“性贿赂”在司法实践中的处理[N];检察日报;2000年
5 储晨洁;未成年犯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刑法刍议[N];江苏经济报;2000年
6 徐从兵 王军生;“一事不再罚”的司法判定及运用[N];江苏经济报;2000年
7 王洪坚 柴俊杰;罚金刑“空判”现象浅析[N];人民法院报;2000年
8 陈浩 赵戈;浅析执行回转[N];人民法院报;2000年
9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博士研究生 吴宏耀;完善刑事证据规则的原则和要求[N];人民法院报;2000年
10 闫桂贞;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伟;法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蒋铁初;中国近代证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蒋尧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4 刘春梅;自由心证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周由强;当代中国婚姻法治的变迁(1949—2003)[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付海晏;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于阜民;假冒专利罪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雷建昌;口供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李春彦;论保险法中的信息披露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宁隽;洗钱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2 金英姬;健全和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D];延边大学;2000年
3 徐洪涛;可预见性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4 樊海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法律保护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5 李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与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相关问题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6 张传新;论法律推理[D];河南大学;2001年
7 李广湖;建立中国刑事判例制度的构想[D];郑州大学;2001年
8 于前军;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9 郑铭;改革完善民事检察制度的原则性思考[D];厦门大学;2001年
10 张若平;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探析[D];厦门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212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21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