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侦查活动中作案时间分析的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8-09-04 07:56
【摘要】:探讨犯罪人确定作案时间的基本原理,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根据犯罪人的决策特点,论证理性选择模式下的理性选择理论和日常活动理论,以及情绪冲动模式下的认知-新联结模型和兴奋迁移理论。根据这些原理,可以形成以下几点认识:犯罪人作案时间的频繁及时间间隔,可以反映其需求的强度及产生某种需要的连续性;系列作案中犯罪人作案时间的规律性是其生活规律的一种反映;作案时间的反常性体现出犯罪人犯罪心理的特点或变化。因此,在侦查活动中,侦查人员可以根据犯罪人作案时间的特点,推测犯罪行为人的某些人格特征,预测犯罪行为的发展趋势。
[Abstract]: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determining the time of committing a crime by a criminal, mainly from the angle of psycholog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iminal's decision, and demonstrates the theory of rational choice and the theory of daily activities under the mode of rational choice. And the cognitive-new connection model and the theory of excitatory transfer under emotional impulse mode. According to these principles, the following understandings can be formed: the frequency and time interval of the criminals committing crimes can reflect the intensity of their needs and the continuity of their needs; The regularity of the criminal's time is a reflection of the law of his life in the series of crimes, and the anomaly of the time of the crime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r changes of the criminal's psychology. Therefore, in the investigation activities, the investigators can infer som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petrator and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riminal behavio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iminal action tim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分类号】:D9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永强;;2009年惠州市盗抢汽车犯罪情况[J];中国刑事警察;2010年03期

2 曾珍;;论血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作用[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3 陈建;;浅析犯罪心理痕迹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伟成;顾毅;;浅谈货物列车上命案死亡时间推断[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2 张健;杨晶;;计算机犯罪侦破技术的研究与实践[A];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3 金枝;;涉及纵火案件精神病人司法鉴定分析[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张东军;林勇;毛远毅;胡泽卿;;酒精相关违法行为的犯罪学特点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王广新;;中国犯罪心理画像及其评估体系理论论纲[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蔡伟雄;黄富银;汤涛;高保林;汪建君;;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张乐屏;;用中子活化法进行毛发同一认定[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8 彭磊;;试论提出侦查假设的逻辑方法[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9 秦启生;夏胜海;周高举;王慧君;饶广勋;宋连芳;徐波;路斌;;实验性脑挫伤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反应与损伤时间关系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刘贵萍;;论罪犯心理矫治中的心理咨询方法[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莱州边防检查站政委 徐文涛;运用心理学原理促进服务定式养成[N];边防警察报;2009年

2 记者 赵肃岐;“克隆”银行卡异地盗取资金[N];人民公安报;2009年

3 记者 薛惠娟;我省高速公路刑事案件频发[N];河北日报;2006年

4 河南省通许县人民法院 胡永生;盗窃家畜犯罪多发的特点及预防[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新公宣;我市社会治安动态[N];新乡日报;2005年

6 彭嘉毅 实习生 杜沁莲 本报记者 吴锟;一觉醒来 7万现金不翼而飞 两天告破 作案者竟是枕边人[N];眉山日报;2010年

7 海宁;全警动员 全员在岗 我市“双节”安全祥和[N];新乡日报;2009年

8 记者  石勇 通讯员  游玮;我市各类案件大幅下降[N];黄石日报;2006年

9 记者 王新友;城建领域商业贿赂犯罪呈六大特点[N];检察日报;2007年

10 韩冰;专业是法医 任务是破案[N];人民公安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贤;基于逻辑回归的案件关联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2 张东军;酒精相关违法行为者的犯罪学特征及饮酒特点与刑事责任能力的相关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3 林勇;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违法者的犯罪学特征及其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吴向明;“飞车抢夺”犯罪的防范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骥;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于晓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犯罪学特征和精神病理学因素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D];四川大学;2006年

7 王景国;解读犯罪现场痕迹[D];山东大学;2010年

8 周楠;教育系统职务犯罪侦防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21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221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e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