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的法制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9 06:35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以原有的计划经济为核心的社会机制正在向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社会机制转变,这种转变将使中国社会面临着社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各种社会矛盾都开始凸现,导致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大量的事例表明如果对这些群体性事件应对不力,处置不当,极易使矛盾激化,造成事态的扩大,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国理论界也对群体性事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但是其主要注重理论方面的研究,缺乏可操作性。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处置条例。群体性事件发生以后应该如何去应对,应该按照怎么样的处置步骤来进行。本文主要从理论出发,从实践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来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在处置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什么原则,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划分了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处置步骤,对现场的处置步骤进行了专门的分析,由于媒体在群体性事件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在群体性事件中媒体如何应对舆论危机变的甚为重要。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social mechanism with the original planned economy as the core is changing to the social mechanism with the market economy as the core. This transformation will make Chinese society face the adjustment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 make all kinds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begin to emerge, and lead to a large number of mass incidents. The occurrence of mass incidents has a grea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A large number of cases show that if these mass incidents are not handled properly, it is easy to intensify contradictions, cause the expansion of the situation, will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so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m. Sexual incident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ut they mainly focus o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lack of operability. However, there is not a specific law dealing with mass incidents in China.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o explore how to deal with the handling of mass incidents, in the process of handling what principles should be followe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ime to divide the early, middle and late steps of the disposal of the scene for a special analysis of the disposal steps, because the media in mass incidents play a role in fueling the wave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media to deal with the crisis of public opinion in mass incident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叶国兵;;用和谐理念指导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J];公安教育;2008年04期

3 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J];南风窗;2009年05期

4 王鲁军;张闻一;;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J];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11期

5 王锡锌;;从“管理”走向“参与”的转变[J];人民论坛;2009年16期

6 燕继荣;;诊断群体性事件的三种理论依据[J];人民论坛;2009年22期

7 王顺美;;提升公权力公信力与防范群体性事件是正向关系[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S2期

8 ;劳资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加[J];共产党员;2010年02期

9 曹英;;群体性事件中信息处理的策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4期

10 张笑春;;重建信任: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所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詹祖良;;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泽鹏;;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治理防范问题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系统升级[N];贵阳日报;2009年

2 陕西省白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阮家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构建平安和谐白河[N];西部法制报;2010年

3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N];人民公安报;2001年

4 倪晓;山东连续三年实现五个下降[N];法制日报;2007年

5 信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张传明;要把握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度[N];今日信息报;2007年

6 洪茂琼;清溪镇四项机制保平安[N];巢湖日报;2007年

7 董倍宏;我市召开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涉访群体性事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N];陇南日报;2008年

8 陈立雄;桂平信访维稳工作成效明显[N];广西日报;2008年

9 王德聪;实现北京两会“零上访”目标[N];毕节日报;2008年

10 江玲玲 月航 李超;民革市委提出14条对策建议[N];常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纯平;新世纪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曾润喜;我国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防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赵廷彦;转型期东北区域社会突发事件生成原因及演化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凯;水污染公共安全事件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杜桥省;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刘志杰;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黄杜;博弈论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文馨;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角色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49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249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5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