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释人员人身危险性的测评研究
[Abstract]:We conducted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all about 15,000 Shanghai prisoners released from 1994 to 1999. The factors that have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reoffending are selected and compiled into the personal risk Assessment scale for released prisoners.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predict the rebirth of released prisoners within 2 years after their release. Crime,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is 92.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学院
【分类号】:D9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峰;重新犯罪归因分析与预防[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杜菊;我国假释制度运作态势的反思与探讨[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陈梦琪;论多元化假释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丛梅;;城市社区无业闲散人员犯罪问题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3期
5 刘玲玲,王嘉;略论重新犯罪原因[J];前沿;2005年06期
6 苏惠渔,孙万怀;论行刑的合理性与合目的性[J];人民司法;2003年01期
7 贾宇,舒洪水;累犯制度研究[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颜锦章,张祖馥,杜强;制订《刑释人员回归社会保护法》的思考[J];法治论丛;2003年06期
9 王利荣;也谈管制刑适用的法律调整[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04期
10 殷尧;重新犯罪的心理归因分析及其心理预防[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维;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廖斌;监禁刑现代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陆敏;非监禁刑论纲[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迎红;刑释少年犯重新犯罪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2 沈强;关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若干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3 彭新林;前科消灭论[D];湘潭大学;2007年
4 阳桂凤;论我国未成年犯矫正制度[D];湘潭大学;2002年
5 马守锋;缓刑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6 冯宇平;提高服刑人员职业技能的教育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钰;轻刑化视野中的拘役刑[D];吉林大学;2005年
8 邓红霞;从社区矫正看少年犯出狱后的社会适应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单飞;累犯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黄海波;TY集团对特殊员工的管理沟通[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兴才;王鼎龙;;对刑满释放人员也应实行“给出路”政策[J];法学杂志;1982年03期
2 ;对一九八二年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情况的调查[J];法学论坛;1986年03期
3 何崇文;;在制定劳动改造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法学论坛;1986年01期
4 王珍行 ,温守信;浅谈对刑释解eN人员的接茬帮eN[J];法学论坛;1987年01期
5 陈好彬;;刑满释放人员就业问题[J];法学杂志;1987年05期
6 许丙礼 ,刘德松;试论刑释人员就业问题[J];法学论坛;1988年02期
7 薛敦方;略论惩罚与矫治罪犯的系统结构[J];政治与法律;1988年02期
8 许丙礼;刘德松;;改造质量考察工作初探[J];法学论坛;1988年04期
9 陈东陆;关于河北省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持续下降原因的思考[J];河北法学;1989年01期
10 江伟人;;补偿心理与重新犯罪[J];政治与法律;199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爱民;;关注女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维护女性刑释人员合法权益[A];全国首届女性刑释人员安置帮教研讨会会刊[C];2003年
2 张淑琴;;为女性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搭桥铺路[A];全国首届女性刑释人员安置帮教研讨会会刊[C];2003年
3 邱福泉;李世荣;;给回头浪子建个家 为维护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A];全国首届女性刑释人员安置帮教研讨会会刊[C];2003年
4 侯■利;夏兴清;;即将刑释女性罪犯的心态剖析[A];全国首届女性刑释人员安置帮教研讨会会刊[C];2003年
5 李红萍;;回归研究会帮我重塑人生[A];全国首届女性刑释人员安置帮教研讨会会刊[C];2003年
6 袁巧仙;林仰珠;张淑琴;;“因势利导,谆谆善诱”——辅导女性违法者的阶段性多元化介入策略[A];全国首届女性刑释人员安置帮教研讨会会刊[C];2003年
7 夏兴清;同剑慧;;女性刑释人员心理特征初探[A];全国首届女性刑释人员安置帮教研讨会会刊[C];2003年
8 侯梅莉;;女性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体会[A];全国首届女性刑释人员安置帮教研讨会会刊[C];2003年
9 赵海遵;王更新;;大力开展人文教育 努力做好刑释人员接茬帮教工作[A];全国首届女性刑释人员安置帮教研讨会会刊[C];2003年
10 周建国;;试析女性重新犯罪[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永 卓芝珍;泗县政法工作调防并举促稳定[N];安徽日报;2001年
2 卫港;澳门社会重返厅 帮释囚重返社会[N];法制日报;2001年
3 刘耀龙(作者系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实行综合治理是解决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N];广西日报;2001年
4 王坤红;不幸的“幸福”观[N];云南日报;2001年
5 覃定宁 刘红欣 夏宗恒;刑满获释何以又“进宫”?[N];广西政法报;2002年
6 绵阳检;羁押人员重新犯罪现象分析[N];检察日报;2002年
7 王素华 范海游;189名“浪子”为何不归正[N];检察日报;2002年
8 孟庆雷;提高监狱警察素质之我见[N];人民代表报;2002年
9 王建国 刘立华;走出创新之路[N];法制日报;2003年
10 沃文佳 王立 李兵;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令人堪忧[N];检察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单亚男;论我国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宇文洲;假释——社会化行刑方式[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3 郦颖;论行刑社会化[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2284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284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