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基性的错误:对犯罪学理论前提的质疑
[Abstract]:In order to pursue the reduction and elimination of crime, criminologists, from the nega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crime phenomenon, ultimately lead to the negation of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crime phenomenon, and deduce the crime "should not exist" into the crime "non-existence". In fact and logic, the crime does not exist as the theoretical premise of criminology, thus giving up the study of the existence, development and changing process of the crime phenomenon, and only studying the causes of the crime, but also giving up the essence of the crime phenomenon. The study of these problems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existence, such as the law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regards the causes of crime, which were originally only the historical and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criminal phenomena, as the whole content of criminology, and gives up the process of things.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to the end of the study, it violates the basic law of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things, makes the criminology this theoretical building has lost its due theoretical basis, has fundamental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of criminology.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分类号】:D9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牧;犯罪根源是理论逻辑上的一种指向——再论犯罪根源[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曙光;;一种“事实关系”型行为——刑法中持有之规范论描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何承斌;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的比较研究——以贪污犯为线索评析我国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何承斌;;试论人权的刑法保障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赵建福,柯群帆;从“严打”看刑事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张太保;;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的正当性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王洪龙;;试论刑法中正当业务行为的类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李川;;犯罪学视角的腐败行为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王振生;论罪刑法定司法化的几个问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赵江涛;;从刑法谦抑性看酒后驾驶“入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陈兴良;;犯罪:规范与事实的双重视角及其分野[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晓唯;冯薇;;犯罪行为制度诱因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我国贫困犯罪与制度性不平等的探悉[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党惠娟;;试论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及刑法规范的相关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许家铭;;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矫正[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4 邓西元;;人为什么会腐败——浅谈腐败及其治理的人性基础[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5 王牧;;根基性的错误:对犯罪学理论前提的质疑[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于阜民;;犯罪学的犯罪范畴[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游伟;谢锡美;;论“严打”与我国的综合治理政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李锡海;;与犯罪学学科地位相关的几个问题[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宋浩波;;犯罪学学科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梅传强;;论犯罪与刑罚的人性基础[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5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于国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侯宏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王新环;公诉权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许秀中;刑事政策系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军;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席晓鸣;论刑民交错现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胡e,
本文编号:2307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307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