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农村与农民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就是作为发展主体 的广大农村人口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问题。总体上而言,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自从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已经逐步下降,中国人口增长类型正在由此前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和高增长率转变为现代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但是中国人口的社会结构转型 却缓慢得多。中国人口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实现人口数量的低增长,甚至零增长,更重要的 是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的经济社会结构、实现人口结构的现代转型。 人口结构的现代转型是建立在社会现代化基础之上的,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制 度。因为在人口的现代转型中,社会是基础,个人是主体,而制度却是两者之间的必要纽 带。一定背景下实施的制度规范着个人行为,制度是社会运行和人口发展的平台与框架, 并对其运行发展具有促进或迟滞的作用。我国建国以来的经济社会结构和人口结构在很大 程度上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制度诱导塑造的结果。对现代化发展进行社会学研究,重视非 经济因素的探讨,就不能忽视对制度的探讨和研究。 本文正是运用社会学,尤其是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借鉴制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对我国户籍制度的形成及其变革所进行的实证研究。本文的主题就是考察中国户籍制度在 建国以来体制转规前后所发生的变迁;在考察户籍制度本月变迁过程中,也论及建立在户 籍制度之上的诸多权益配置等制度的调整。因为在我国户籍制度并非仅仅涉及到户籍本身, 更重要的是户籍和基于户籍之上的户籍权益相关联,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渗透到个人国家 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户籍制度体系,在这一体系的制约下,户籍演变为个人身份、地位、 社会威望等多方面的表征。 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在回顾我国古代和近代史上户籍保甲制度的基础上,将我国户籍 制度的形成和调整置于我国近代以来所形成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系与国家现代化的背景 中进行分析,按照时间顺序分两阶段阐释了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和户籍挂靠在一起的权益分 配格局是如何出现、强化和进行调整改革的。在阐述制度演变的同时也考察了这一户籍制 度体系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探讨了户籍体系调整和改革的过程及其特征,剖析了制度改 革滞后的缘由及其所造成的负面效应。 此后,本文运用在山东省昌乐县进行社会调查所得到的实证材料,进一步分析了我国 户籍制度体系在这一社区中的运行状况及其所带来的各种经济社会后果,因在社会现实中, 户籍的权益化比户籍本身更为人们所关注。这一部分在介绍昌乐县镇概况和实际户籍制度 管理机构、内容和程序的基础上,考察了户籍与资源利益配置、权利义务分配两方面的关 系,探讨了户籍对人们的社会流动和婚姻家庭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在分析中笔者认为在我国,户籍获得的先天性、户籍变更的严控和户籍的权益化在很 大程度上都影响着个人在经济社会行为上所进行的自主选择。尽管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正在 进行调整,但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却大大滞后了。到目前为止,我国户籍制度的基本内容 和功能依然没有大的变革,户籍制度仍然是各种权益配置的基本标准之一,尤其是在人口 流动性极大的背景下,户籍制度依旧在对我国人口迁移进行着严格的控制,农村人口在权 益分配上依然处于劣势,而对人口迁移的控制使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难以获得城市居民地 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仍需在多方面深化进行,以在户籍平等的基础上推进我国农村人口 的非农化过程,改善我国人口的社会结构,加速人口结构的现代转型。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D631.4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马福云;;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困境及其求解——以成都户籍制度改革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李树茁;刘晓兵;张烨霞;;中国儿童的出生登记:现状、影响因素、促进政策和实践[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7年01期
3 牛雄;;主体功能区构建的人口政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年04期
4 李树茁;张烨霞;刘红升;刘莹娟;;中国儿童的出生登记: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人口研究;2006年04期
5 刘精明;向非农职业流动:农民生活史的一项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年06期
6 李永军;王伟伟;;民法上的住所制度考[J];政法论坛;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立;;户籍制度与中国城镇化:1949—2009——户籍改革方向刍议[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家友;中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研究(1949-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建军;城乡社会同构的宪法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陈广桂;农民城镇迁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杨丽萍;从非单位到单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轩红芹;向城求生[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杨传林;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7 林燕;二元结构下的劳动力非家庭化转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王安全;一个西部县农村教师结构五十年的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严士清;新中国户籍制度演变历程与改革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苏晓馨;城市外来人口健康与医疗服务利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为;流动幼儿父母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范若航;新世纪以来户籍制度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魏玉华;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法理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曾德盛;试探索一元户籍制度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D];吉林大学;2011年
5 牛晓钢;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D];山西大学;2011年
6 杨昆锋;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7 陈晓刚;我国高校户籍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朱莉;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模式选择及其实现途径[D];西北大学;2008年
9 王一琼;论户籍制度的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侯微;对建国后中国二元户籍制度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
2326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32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