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交往与未成年人犯罪经验研究——以正向交往为参照
[Abstract]:The regression model shows that the communicative status has considerable predictive power on whether minors are trapped in crime, and it should occupy a position equal to its weight in the cause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the prevention system. The frequenc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minors and friends is not an effective variable to predict crime, the key lies in the cont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types of objects of communication; The basic research hypotheses of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theories are supported by data and show better explanatory power than the social control theory on the problem of peer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of minors. The usual criteria or indicators used to judge the nature of minors' communication are not accurat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6JZD0010)
【分类号】:C913.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建军;;从犯罪互动看刑罚立场[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2 霍宪丹,翟中东;犯罪发生的“引发式”解释及其价值[J];比较法研究;2005年05期
3 杨奎臣,章辉美;网络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侵犯行为的助长及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李兰英;陆而启;;从技术到情感:刑民交叉案件管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刘佩;;论《公务员法》对职务犯罪亚文化的法律规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04期
6 刘朝阳;;人身危险性研究的历史脉络[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吴宗宪;论犯罪性[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0年01期
8 周胜蛟,曾峗;论犯罪预防的价值范畴——关于个人自由之保护的一种解读[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1年02期
9 吴宗宪;论刑事政策评估的方法[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年03期
10 何焰;贪污受贿犯罪的情境原因及预防[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卫国;于阳;;延安市问责问廉问效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交流材料之六 “三问”工作机制——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廉政建设新模式[A];延安市问责问廉问效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仲兴;蔡曦蕾;;农民工犯罪:概念、司法宽容及类型[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3 张凌;王拓;;被害人过错的刑事法机能[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4 吴宗宪;;论犯罪学的诞生[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于跃江;;和谐社会的犯罪理念[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6 黄华生;;刑罚轻缓化的思想源流[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7 王洁;;司法亚文化的犯罪学思考——兼析佘祥林案件[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8 王洁;;司法亚文化的生成基础[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王治建;夏强;;网络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10 张远煌;姚兵;;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势——以三省市未成年犯问卷调查为分析基础[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彬;就业中的前科歧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王勇民;儿童权利保护的国际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4 唐大宇;刑事司法多元发展的示范与契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刘建清;犯罪动机与人格[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贾文宇;假释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吴殿朝;中国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秀玲;无期徒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谭远宏;犯罪学视野下的越轨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李震;论刑罚轻缓化[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德雨;论未成年人电子合同的效力[D];重庆大学;2010年
2 罗君;论监狱行刑人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庞明军;假释司法适用研究及改革措施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丁常洁;阳泉市矿区违法犯罪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玮U,
本文编号:2342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342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