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论犯罪学的当代学术前沿

发布时间:2018-11-24 20:17
【摘要】:在犯罪学的“学术前沿”前冠以“当代”两字 ,则意味着它指的是犯罪学研究在当前某个特定时期所处的制高点 ,并且反映着犯罪学最新研究阶段总的学科理论发展趋势。“三跨多维”这一立体式概括性命题是中国犯罪学乃至整个世界犯罪学学术前沿所面对的反映该学科前进方向的“世纪性论题” ,或者称之为“新世纪犯罪学学术前沿总命题”。形形色色的社会犯罪现象与扑朔迷离的个体犯罪行为 ,对西方、东欧传统犯罪学理论与我国犯罪学诸家学说所提出的挑战是相当严峻的 ,尽管全球犯罪学学术理论界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活跃程度 ,然而 ,根基扎实、学养丰厚的创新理论却反而日益鲜见。出现这一“跨世纪犯罪学活跃程度与研究水平层反差景观”的症结点的原因 :1 犯罪学理论的吸纳面过狭 ;2 犯罪学伪说的批判意识过淡 ;3 犯罪学对策研究理论力度过弱。
[Abstract]:To put the word "contemporary" before "academic frontier" in criminology means that it refers to the commanding height of criminology research in a certain period at present, and reflects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trend of discipline theory in the latest stage of criminology research. The three-dimensional general proposition of "three transverses and multidimensional" is a "century topic" which reflects the direction of the subject in Chinese criminology and the whole world criminology academic frontier. Or called "the new century criminology academic frontier general proposition." The various social crime phenomena and the complicated individual criminal behavior are quite serious challenges to the western, Eastern European traditional criminological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Chinese criminology. Although the global criminology academic field has shown unprecedented activity, solid foundation, well-educated innovation theory is increasingly rare. The causes of the crux of the cross-century criminology active degree and research level contrast landscape are as follows: (1) the absorption of criminology theory is too narrow, (2) the critical consciousness of criminology false theory is too weak; The theory of criminology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is too weak.
【作者单位】: 福建现代犯罪学研究所!研究员 福州大学教授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艺军;;三期寄语[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3期

2 周路;犯罪学实证研究之我见[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3 ;校庆期间学术研讨会综述[J];政法论坛;2002年03期

4 侯艳芳;罪刑法定视野下犯罪学与刑法学关系的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张鸿巍,黎定锋;西方社会生态犯罪学的新近发展[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戴宜生;面临挑战 首重实证——世纪之交时对犯罪理论研究的期望[J];公安研究;1999年03期

7 Hans Joachim Schneider,赵宝成;比较犯罪学:目的、方法与结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04期

8 黎明珠;台湾中正大学犯罪学研究访问团与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会议综述[J];犯罪研究;2004年06期

9 V·佛克斯;赵可;;西方犯罪学的形成及其发展状况[J];国外法学;1985年03期

10 陈晖;试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姻[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贵萍;;对贵阳市拐卖儿童犯罪的犯罪学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1世纪贵州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杜雄柏;梁明晔;;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犯罪学根据[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3 甘建一;;法医学被鉴定人与犯罪学中被害人的相关性探讨[A];全国第十二次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牧;;犯罪现象存在论[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5 林勇;张东军;胡泽卿;毛远毅;王彬;;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研究[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洪沛霖;;初探社会主义国家产生犯罪的根源[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7 马亚雄;靳高风;;犯罪学学科与专业建设与发展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贾桂海;;寻找安全之路——犯罪学的向度与进路[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陈兴良;;群体犯罪学的理论框架——行为科学在犯罪学中的运用[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10 皮艺军;;犯罪学Vs刑法学——刑法学话语霸权之终结[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05级 张媛媛;从犯罪学的角度看严打[N];驻马店日报;2010年

2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 赵宝成;校园袭击案的犯罪学分析[N];检察日报;2010年

3 王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亚洲犯罪学学会副主席;犯罪学的方法论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李智超;与杀人恶魔的十年同居生活[N];世界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罗欣;从实然到应然:本体犯罪学VS规范刑法学[N];检察日报;2009年

6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陈伟;“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之合理解释[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王牧;犯罪学:研究犯罪现象规律的社会科学[N];光明日报;2003年

8 秦晓;方法的创新孕育着学科的突破[N];法制日报;2004年

9 本报评论员 陈萍;细节砖瓦构建文明大厦[N];抚顺日报;2009年

10 陆逸文;应对校园学生犯罪之策[N];江苏法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恒山;腐败犯罪控制论[D];吉林大学;2006年

2 王连生;价格违法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陈屹立;中国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李元鹤;刑事政策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马皑;对犯罪人本质特征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高晓莹;知识产权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罗嘉司;竞技体育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高维俭;刑事三元结构论[D];北京大学;2004年

9 朱琳;法国刑事政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吴殿朝;中国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然;犯罪学方法论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杨娟;论我国管制刑的现状与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3 龙文进;论犯罪学视野下的同性恋犯罪[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彭江华;犯罪学语境下的中亚国际恐怖主义[D];新疆大学;2005年

5 文竹;陕西省青少年犯罪预防与治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6 赵小亮;公安警察职务犯罪的原因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雪冰;治安防控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陈红;诈骗犯罪的犯罪学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田青;中国现阶段犯罪率增长与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关系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陈燕;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54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354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2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