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边境地区涉枪涉毒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其侦防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6 18:52
【摘要】: 随着我国在东盟、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体系中与东南亚国家融合程度的加深,我国西南边境省份与相邻国家和地区间的民间交往也越来越多。西南边境地区边贸口岸、自由港的开放,让国际货物与人员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边境地区的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无庸赘言,但这种人与物的大流动所引起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犯罪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毒品的泛滥和“金三角”毒品生产的迅猛发展,边境开放使得本身就因为特殊的地理区位而受到境外毒源地包围的我国西南边境地区,更是首当其冲地站在了我国禁毒斗争的最前沿。拿2005年4月份为例,仅云南省就查破毒品案件1971起。其中,万克以上毒品案件8起,千克以上毒品案件108起。缴获海洛因460余千克,鸦片118.05千克,吗啡8.52千克,冰毒82.4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2305名,强制戒毒5483人。事实上,毒品类犯罪、涉枪涉爆犯罪如今已成为最严重危害我国西南边境地区社会安定的两大类犯罪。 毒品类犯罪、涉枪涉爆犯罪发案数量的增长、手段的翻新使得针对其进行的侦查与防范显得越来越难。我国的西南边境地区在人群构成上往往又呈现出多民族多宗教聚居的状况,如果将上述两类犯罪问题与这些民族、宗教特点相结合,其复杂性就更加显现出来。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西南边境地区涉枪涉毒犯罪侦查与防范模式的研究比较零散,实践部门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又大多缺乏系统性。因此,本文旨在从涉枪涉毒案件的成因与特点入手,从西南边境区域的角度和广度出发,在宏观上构建一个涉枪涉毒犯罪的侦防体系,力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地区涉枪涉毒犯罪泛滥的问题。 从结构上讲,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共计33000余字。 引言部分,笔者主要介绍了写作此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当前,毒品类和涉枪涉爆类犯罪已经成为西南边境地区的两大毒瘤,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社会安全状况,阻碍了边境地区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根据各种现实的条件不难判断,若对这两类犯罪不及时加以有效的控制,其必将愈演愈烈,妨碍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正文第一部分,笔者首先对西南边境地区毒品类犯罪的主要成因进行了研究。毒源地的地方武装对毒品交易的需求、东南亚各国对毒品生产抑控机制的弱化、当地区域环境的影响以及一些历史原因,造成了我国西南边境地区毒源的长期存在;而毒品消费市场的扩张和毒品交易的巨额利润则是引发毒品犯罪的最主要动因。然后,本文还通过对我国西南边境地区枪支弹药、爆炸物流散情况严重以及枪支弹药走私犯罪猖獗的主要原因的探讨。对民用爆炸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阐述了西南边境地区涉枪涉爆案件多发的原因。 正文第二部分主要对西南边境地区涉枪涉毒犯罪案件的特点进行了论述。这一部分首先指出了这两类犯罪发展到今天所具有的现代化特点,并论述了走私枪支弹药、爆炸物犯罪的隐蔽性特征;进而阐述了这两类犯罪在当今国际大环境下所具有的时代特色和边境地域特色。结合西南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这一部分也对该地区涉枪涉毒犯罪常见的主体和客体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对涉枪涉毒犯罪案件成因和特点的研究,,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有助于我们采取合适的方法去解决事物中存在的矛盾。 正文第三部分,主要是在系统论的基础之上,对西南边境地区涉枪涉毒犯罪侦防体系的构建所进行的宏观研究。从涉枪涉毒犯罪侦防体系的系统要素到西南边境地区城市、农村两极侦防体系的构建,再具体到在西南边境地区这样一个具有明显区域特点的、跨省的较大范围内建设该侦防体系的过程中,可以为我所用并参与到侦防工作中来的人群以及所必需的协调机构和保障机制,笔者在这一部分都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此外,这一部分也涉及到了引发西南边境地区农村中涉枪涉毒犯罪的一些特殊因素和原因等内容。具体来说,笔者在这部分内容中构建了一个由街面、社区和单位内部三个区域的侦防相结合的城市涉枪涉毒侦防犯罪体系,以及一个由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的,全体群众参与的农村涉枪涉毒侦防犯罪体系。在上述侦防体系中,要采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网格化巡逻”、村级巡防、乡村“110”、加固犯罪目标等具体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涉枪涉毒犯罪侦防的目标。 正文第四部分主要针对涉及毒品、枪爆物品来源的两种较为主要的也较为严重的涉枪涉毒犯罪提出实施侦防及其配套措施的建议。在对跨国毒品走私犯罪、枪爆物品流散类犯罪的侦防过程中都需要利用加强边境管理、加强专项斗争等手段,但发展替代产业、建设信息系统、强化监督机制等配套措施对二者来说又有一定差异。这一部分对上述内容,有一个比较细致具体的论述。 任何理论都应该来源于社会实践,作为侦查防控的理论也不例外。它不仅应该以公安侦防实践为基础,更应该在理论提炼后回到侦防实务上去,为实务所应用。在这个意义上,本文写作的目的主要是站在理论的层面上为我国西南边境地区涉枪涉毒犯罪侦防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建立一个基本普遍适用的侦防规则。所以,本文中不少内容都与实践措施有着紧密的联系,以期达到上述写作目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17;D918
本文编号:2382874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17;D918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迎潮;张云莲;;西南边境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与国家安全[J];法制与社会;2010年1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玮;美国枪支管理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82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382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