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文化成因研究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分类号】:D9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李尚志;王恒;;邓小平主权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谢瑛;;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中谈民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建明;;在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中提高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能力的路径探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秦晓宇;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可;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2 杨莉;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文化成因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杨莉,王润生;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背后的经济因素[J];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洋洋;浅析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组织特征[J];人民公安;2002年19期
5 陈世伟,李旭;完善立法 提供保护——试论我国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发展趋势及其预防措施[J];当代青年研究;2001年05期
6 李锡海;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特征及打防对策[J];政法论坛;2002年03期
7 刘青;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心理特点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管晓静;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9 李锡海;社会转型与黑社会性质犯罪[J];东岳论丛;2002年02期
10 郭光华;黑社会性质犯罪及其认定[J];人民公安;199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大华;王志华;;当前中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社会心理成因及对策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2 罗大华;王志华;;当前中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社会心理成因及对策思考[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3 陈明华;仲跻生;;略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界定、成因探析及其控制方略[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赵义;;简析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及其预防[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5 姜雪野;;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面临取证困难的探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朱沅沅;;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 全面防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7 彭彦杰;;带有黑社会性质罪犯的改造特点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8 朱艳菊;;浅谈黑恶势力犯罪的原因、特征以及防治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岳平;;犯罪学层面上的反思——黑社会犯罪[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10 董新臣;;浅探有组织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 珏;惩治腐败与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徐沛;遏制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对策[N];江苏法制报;2009年
3 中国刑警学院副教授 赵颖;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呈现四大趋势[N];人民公安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江山;“打黑除恶”得民心[N];人民日报;2002年
5 黄太云;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立法解释的解读(上)[N];人民法院报;2006年
6 高初建;“打黑”不能只靠一两个英雄[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徐伟 本报见习记者 林燕;按刑法单项罪名最高判10年[N];法制日报;2009年
8 余国笔 本报记者 刘忍柱;让更多人感受和谐司法阳光[N];抚州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李四清;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广州批捕400余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10 房栋;严惩黑社会性质犯罪有待完善立法[N];检察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崔熳;俄罗斯有组织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许皆清;台湾地区有组织犯罪与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曾文波;洗钱罪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由明言;邪教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王俊平;犯罪集团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6 阮传胜;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胡荣;反洗钱战略战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英男;试论黑社会性质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王宇琦;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屹立;黑社会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4 黄葵;黑社会性质犯罪成因与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刘洪峰;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现状、认定及量刑[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孔瑶瑶;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及防范[D];山东大学;2011年
7 聂施恒;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预防论[D];吉林大学;2004年
8 程丽;黑社会性质犯罪及其侦查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刘英会;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10 何浪飞;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72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472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