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青少年学生犯罪及预防对策
[Abstract]:Juvenile delinquency causes great harm to society and family, so it is necessary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tak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uvenile student delinquenc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auses and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rime.
【作者单位】: 重庆科技学院保卫处;
【分类号】:C91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琳伟;;探析青少年学生犯罪的防范[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Z1期
2 芦克功;;浅议青少年学生犯罪及预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年11期
3 秦红伟;;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对策[J];长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余维静;;以“四大工程”为载体 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J];宁波通讯;2007年06期
5 张海峰;;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8期
6 梁立昌;;浅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刘凡镇;;青少年犯罪原因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0年12期
8 彭榕;;高校新校区周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以豫东某高校为例[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曾伟玲;;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浅析青少年漠视生命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汕头科技;2008年01期
10 杨娇;滕英;周欢;邱培媛;吴芳;程谧;马骁;;青少年饮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1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N];河南日报;2000年
2 陈兴权;市综治委实施学校法制教育工程成效显著[N];辽源日报;2008年
3 记者 魏存武 何静;8类犯罪是侦破重点[N];兰州日报;2005年
4 胡立强 张小军 袁建明;长沙巡警:打击“两抢一盗”犯罪重实效[N];人民公安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唐维红;打防并举 精确破案[N];人民日报;2005年
6 王志勇;虚拟世界犯罪凸现网管漏洞[N];北京日报;2007年
7 曹卫东;为孩子们营造健康成长环境[N];江苏经济报;2006年
8 张鸟;津冀鲁严厉打击涉油犯罪[N];石油管道报;2007年
9 记者 吴卫;坚决遏制“两抢一盗”犯罪势头[N];天津政法报;2005年
10 梁奇;打击窃电犯罪要双管齐下[N];中国电力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杨如彦;公司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卓翔;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静;我国的证券交易犯罪及防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梅方挺;计算机犯罪及其立法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张敏;生态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屈迎昕;青少年犯罪的文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梁小辉;黑社会性质组织向经济领域渗透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李志辉;网络犯罪的惩治与预防:现状、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5年
7 王志华;试论犯罪综合动因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杨列;跨国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蒋涛;犯罪本质特征之社会危害性——在全球化语境和社会转型背景下论社会危害性[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谢明华;公安信息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08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50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