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对犯罪心理学研究取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9-07 21:43
【摘要】:犯罪心理学的研究 ,需要明确它的学科性质是偏向于社会科学的中间科学和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边缘科学。因此 ,在研究方法上 ,不能拘泥于自然科学式的实验室实验研究的方法 ,而应更多地采用社会科学的以社会为背景的实践检验方法 ;既要注意到人的生物性方面 ,更要侧重研究人的社会性方面 ,在此基础上 ,提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方向问题。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分类号】:D91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洪芹,傅根跃;一个团体投射测验的介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2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姚飞,黄英;心理学研究中哲学和自然科技的影响——兼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征象[J];重庆工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4 田守铭;自我意识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5 谢勇;温建辉;;罪过理论历史沿革初探[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淑萍;高校创新教育实践体系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7 郭峰,阎蔚;“第三思潮”人格观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1年11期

8 戴琪,朱明;从朱丹溪君火与相火的关系论中医心理调节机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杨元建;试论“不完满” 阅读对话文本的编制——谈小学语文教材的呈现模式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11期

10 詹启生,乐国安;百年来自我研究的历史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同辉;中体而西用,,返本以开新—中西人格心理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炳全;人性彰显和人文精神的回归与复兴[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霍涌泉;意识心理世界的科学重建与发展前景[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田浩;文化与心理学研究方式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英;儒家心性心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孟维杰;心理学文化品性[D];吉林大学;2006年

7 陈宏;论现代心理学研究方法[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霞;论20世纪中国审美心理学的发展[D];山西大学;2007年

2 许文果;对赫尔巴特学生观的再认识[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明峰;论格式塔心理学在新闻摄影传播中的运用[D];广西大学;2004年

4 王石磊;论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创作心理和演唱[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娴;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材习题设置的考察与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刘丽娜;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自我评价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锴;足球与主场效应的心理学分析及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付宜强;服务型企业客户忠诚研究: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9 董国强;创新人才素质培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10 孙吉旭;论罚金刑[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昌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一般成因[J];法学评论;1982年05期

2 李贵方;秦耀芝;;对两起新婚青年杀人犯罪心理的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3 何军;犯罪心理成因之管见[J];河北法学;1987年05期

4 陈宝成;高桂文;;青少年犯罪心理初探[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0年02期

5 罗大华;犯罪心理学方法论(上)[J];政法论坛;1992年01期

6 罗大华;犯罪心理学方法论(下)[J];政法论坛;1992年02期

7 罗大华,何为民;犯罪心理学方法论问题的再思考[J];心理科学;1994年03期

8 高汉声;本世纪20─40年代我国的犯罪心理学简介[J];心理学动态;1994年02期

9 聂庆柏;中专《犯罪心理学》教材修订之浅见[J];公安教育;1994年03期

10 潘振云;一案教学法在犯罪心理学教学中的体会[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为民;;论犯罪心理矫治的概念及其操作体系[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赵佳芝;马翠莲;赵佳英;;青少年犯罪心理与对策[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3 吴志刚;;论犯罪心理结构[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4 杜海;;3例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凶杀案中的应用[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靳跃;毛书贵;;司法精神病学与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之比较[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李康熙;;犯罪少年情商与情绪问题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刘玉霞;张威岩;;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心理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丁平;;入室盗窃犯罪心理和行为特征的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郭瑞龙;康杰;;配偶间互杀案件中女性凶手犯罪心理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刘娇;卢胜铁;康杰;;大学生犯罪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王阿敏 杜宇;从疯狂走向毁灭[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 常青山 苏剑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特约研究员;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简介[N];人民公安报;2002年

3 顾久隆;外来务工人员犯罪浅析[N];人民公安报;2002年

4 ;透视阳光与黑暗的较量[N];新疆日报(汉);2002年

5 明江 张宁;泛滥的鼠药危及食品安全[N];中国商报;2002年

6 刘福国;单亲家庭教育再次亮红灯[N];中国妇女报;2003年

7 安裴智;热血不仅仅在特区燃烧[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刘晓林;北京开展社区矫正试点[N];大众科技报;2003年

9 李京华;北京首次对未成年犯实行社区矫正[N];大众科技报;2003年

10 尹辉;人性化司法 关注社区矫正[N];大众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孙恒山;腐败犯罪控制论[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彦;网络与青少年犯罪心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李增福;受贿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王志华;试论犯罪综合动因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郝斌;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3年

5 赵永军;犯罪决策的心理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6 卞丽鑫;论网络犯罪的心理预防[D];吉林大学;2004年

7 孙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8 夏郁芳;我国林业行政案件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9 张晓宾;论犯罪心理测试与刑事诉讼[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曹国辉;大学生犯罪的成因与防治:以犯罪心理为视角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33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533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8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