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有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9 17:28
【摘要】:有组织犯罪是当代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犯罪的严重化,已危及到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安宁,严重地威胁着文明社会,成为世界公害和全人类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本文拟对有组织犯罪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作一番探讨。 文章的第一部分是有组织犯罪的概念。本文在总结中外学者关于有组织犯罪概念的基础上,从社会组织学的角度,给有组织犯罪作了一个比较自认为完善的定义。本文认为,有组织犯罪就是犯罪适应社会、追求自我发展,提高自身生存能力,进行自我“组织化”的结果,有组织的犯罪就是犯罪的“组织化”。因此,有组织犯罪可以定义为:由犯罪组织实施的一系列犯罪活动。该犯罪组织必须:1、由三人或三人以上组成;2、有具体明确的犯罪目的;3、有内部的分工和权力分配;4、权力集中在领导者手中,他们可以支配其他人的行为。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特征。本文用系统论的理论,从新的角度,即把有组织犯罪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考察有组织犯罪的特征。本文认为,有组织犯罪系统整体不等于各孤立犯罪的总和。它是在明确的组织目标,严格的纪律、制度,独特的成员选择方式,首领的至上权威,明确的等级性,先进的物质条件,实施大规模的犯罪的基础上形成的新质,它具有组织性、自组织性,开放性,适应性等主要特征。有组织犯罪的组织性是指有组织犯罪具有由众多犯罪分子结合或几个犯罪集团联合而 WP=3 成的严密而稳定组织结构。有组织犯罪的自组织性是指不需外部指令,有组织犯罪能在一定条件下自行产生特定有序结构的特征。有组织犯罪的开放性是指有组织犯罪系统具有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特征。有组织犯罪的适应性,指它不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在一定条件下,还主动地改造环境,使环境适应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组织形态及其特点。根据有组织犯罪组织结构的成熟程度不同,可以把有组织犯罪的发展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即有组织犯罪的初级阶段、中组阶段、高级阶段,在不同阶段,它又表现出不同的组织形态,即犯罪集团、黑社会性质的组织,黑社会(组织)。本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犯罪集团、黑社会性质的组织,黑社会组织的基本特点。 文章的第四部分是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犯罪活动领域。本文把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犯罪活动领域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实施抢劫、敲诈勒索等暴力犯罪;二是非法提供非法商品和服务;三是向合法领域渗透,并分别加以概括总结。其中暴力犯罪主要包括抢劫、敲诈勒索、收取保护费、强买强卖等犯罪活动。非法提供非法商品和服务主要包括贩费、走私、控制赌博、控制卖淫等犯罪活动。向合法领域渗透主要指贿赂、洗钱等犯罪活动。 文章的第五部分是防治有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对策。本文总结了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对策,对我国当前防治有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进行细致地论述,指出我国刑事立法的局限,即缺乏超前性、缺乏完备性、缺乏严厉性,并针对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对策提出若干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英英,董长印;论当前有组织犯罪的趋势及危害[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9年04期

2 康均心,邹晓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有组织犯罪预防[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3 里切特·摩尔 ,马忠红;二十一世纪有组织犯罪预测[J];公安研究;1995年05期

4 佛里德里奇·卡尔·斯查平,谢华;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新方法[J];公安研究;1994年01期

5 莫洪宪;有组织犯罪结构分类研究[J];河北法学;1998年05期

6 吴志宏;“有组织犯罪”概念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02期

7 陆才俊 ,罗志平;论有组织犯罪的类型及原因[J];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8 石泽中;;略论有组织犯罪[J];福建法学;1999年02期

9 赵可;原苏联有组织犯罪及其社会基础[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2期

10 赵秉志,于志刚;论我国新刑法典对有组织犯罪的惩治[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2 王宏玉;;我国有组织犯罪状况与预测[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3 董新臣;;浅探有组织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4 赵可;;我国有组织犯罪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5 董新臣;;浅析有组织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对策[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6 王顺安;;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微观因素分析[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7 王顺安;;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微观因素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芸;;海峡两岸黑社会犯罪组织之成因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文成;周路;;试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与治理[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文成;周路;;试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与治理[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书文;反恐必须与打击有组织犯罪相结合[N];检察日报;2004年

2 晋公宣;晋城打掉三个有组织犯罪团伙[N];人民公安报;2009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李晶晶 本报记者 刘金林;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N];检察日报;2009年

4 许成磊;有组织犯罪与集团性犯罪的组织性之异同[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记者 吴建友;各国议会联盟第122届大会在曼谷举行[N];光明日报;2010年

6 记者 关清 通讯员 颜颖;国际刑警组织第十次亚太地区打击有组织犯罪专家组会议召开[N];人民公安报;2011年

7 黄立;简述有组织犯罪的基本特征[N];人民公安报;2000年

8 李光明;25名打黑先锋破案680余起[N];法制日报;2007年

9 黄少泽;对有组织犯罪问题及警务合作的对策探讨[N];人民公安报;2006年

10 本报驻首尔记者  刘复晨;有组织犯罪渐成韩国社会毒瘤[N];法制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皆清;台湾地区有组织犯罪与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马瑞;城市“易犯罪”空间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阮传胜;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林燕焱;财产刑适用的实证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赵建伟;职务犯罪应对措施国际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6 曾文波;洗钱罪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许进军;桩波动性状若干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8 王俊平;犯罪集团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9 沈仲平;香港三合会的源流、演变及刑事政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刘瑞兰;软测量技术若干问题的研究及工业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青;有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2 赵东巍;有组织犯罪的企业模式分析与法律防控[D];吉林大学;2011年

3 彭峥嵘;有组织犯罪与黑市之关联初探[D];湘潭大学;2002年

4 徐泳;转型期中国大陆有组织犯罪的现状分析及惩治对策[D];复旦大学;2011年

5 董树海;《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与我国有组织犯罪刑事立法之完善[D];苏州大学;2011年

6 姚歌;中美有组织犯罪刑事立法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李伟;有组织犯罪论[D];郑州大学;2001年

8 陆梅英;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张丁;中国有组织犯罪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张昊岚;我国农村有组织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533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533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b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