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英英,董长印;论当前有组织犯罪的趋势及危害[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9年04期
2 康均心,邹晓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有组织犯罪预防[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3 里切特·摩尔 ,马忠红;二十一世纪有组织犯罪预测[J];公安研究;1995年05期
4 佛里德里奇·卡尔·斯查平,谢华;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新方法[J];公安研究;1994年01期
5 莫洪宪;有组织犯罪结构分类研究[J];河北法学;1998年05期
6 吴志宏;“有组织犯罪”概念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02期
7 陆才俊 ,罗志平;论有组织犯罪的类型及原因[J];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8 石泽中;;略论有组织犯罪[J];福建法学;1999年02期
9 赵可;原苏联有组织犯罪及其社会基础[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2期
10 赵秉志,于志刚;论我国新刑法典对有组织犯罪的惩治[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2 王宏玉;;我国有组织犯罪状况与预测[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3 董新臣;;浅探有组织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4 赵可;;我国有组织犯罪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5 董新臣;;浅析有组织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对策[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6 王顺安;;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微观因素分析[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7 王顺安;;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微观因素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芸;;海峡两岸黑社会犯罪组织之成因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文成;周路;;试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与治理[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文成;周路;;试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与治理[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书文;反恐必须与打击有组织犯罪相结合[N];检察日报;2004年
2 晋公宣;晋城打掉三个有组织犯罪团伙[N];人民公安报;2009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李晶晶 本报记者 刘金林;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N];检察日报;2009年
4 许成磊;有组织犯罪与集团性犯罪的组织性之异同[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记者 吴建友;各国议会联盟第122届大会在曼谷举行[N];光明日报;2010年
6 记者 关清 通讯员 颜颖;国际刑警组织第十次亚太地区打击有组织犯罪专家组会议召开[N];人民公安报;2011年
7 黄立;简述有组织犯罪的基本特征[N];人民公安报;2000年
8 李光明;25名打黑先锋破案680余起[N];法制日报;2007年
9 黄少泽;对有组织犯罪问题及警务合作的对策探讨[N];人民公安报;2006年
10 本报驻首尔记者 刘复晨;有组织犯罪渐成韩国社会毒瘤[N];法制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皆清;台湾地区有组织犯罪与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马瑞;城市“易犯罪”空间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阮传胜;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林燕焱;财产刑适用的实证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赵建伟;职务犯罪应对措施国际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6 曾文波;洗钱罪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许进军;桩波动性状若干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8 王俊平;犯罪集团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9 沈仲平;香港三合会的源流、演变及刑事政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刘瑞兰;软测量技术若干问题的研究及工业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青;有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2 赵东巍;有组织犯罪的企业模式分析与法律防控[D];吉林大学;2011年
3 彭峥嵘;有组织犯罪与黑市之关联初探[D];湘潭大学;2002年
4 徐泳;转型期中国大陆有组织犯罪的现状分析及惩治对策[D];复旦大学;2011年
5 董树海;《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与我国有组织犯罪刑事立法之完善[D];苏州大学;2011年
6 姚歌;中美有组织犯罪刑事立法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李伟;有组织犯罪论[D];郑州大学;2001年
8 陆梅英;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张丁;中国有组织犯罪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张昊岚;我国农村有组织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533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533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