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0 06:14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应用,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打破了时空限制,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模式,也引起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变革。正如一切技术进步一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和效益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对我国当代青少年的消极影响较大,网络悄然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性格心理、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使少数青少年变得孤独冷漠、心理扭曲、道德沦丧,个别青少年甚至越过思想道德防线,进行网上诈骗、窃取情报、非法交易等,最后滑向了犯罪的深渊。为了有效的开展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防治工作,本文拟从探讨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意义出发,归纳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特征,并在全面分析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防控措施,以期对帮助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有针对性地开展我国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效防治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推动计算机网络建设,保障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正常的工作生...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定义
(一) 主体具有特殊性
(二) 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三) 涵盖所有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
二、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意义
(一) 是做好当前我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需要
(二) 是加强我国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 是有效预防和治理我国当前网络犯罪的需要
第二部分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与特征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
(一) 发案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 侵犯客体以政治、金融和商业等领域为主
(三) 犯罪后果极其严重
(四) 病毒肆虐入侵,青少年“黑客”泛滥
(五) 犯罪手段花样繁多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
(一) 犯罪主体具有低龄化趋势
(二) 智能性
(三) 群体性
(四) 暴力性突出
(五) 较高的隐蔽性和犯罪黑数
(六) 犯罪动机的复杂性
(七) 犯罪目的的突发性和随意性
(八) 犯罪形式的多样性
(九) 犯罪客体的多样性
(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第三部分 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分析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个体原因
(一) 生理原因
(二) 心理原因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网络原因
(一) 计算机技术的发明为网络犯罪创造了条件
(二) 网络技术的脆弱性和不完善性
(三) 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络交际行为的间接性使得犯罪人的犯罪感虚无化
(四) 网络亚文化原因
三、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社会原因
(一) 社会管理失控
(二) 网络法制不健全
(三) 社会否定性评价低
(四) 被害人方面的表现也纵容犯罪行为的发生
第四部分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防控措施
一、技术防控
二、教育防控
(一) 加强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二) 加强网络伦理教育
(三) 积极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网络心理
(四)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三、法律防控
(一) 健全网络法制
(二) 加强网络司法建设
四、社会管理防控
(一) 加强网络信息监控,优化网络环境
(二) 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建设“放心网吧”
(三) 家庭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网络使用行为的监管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群众参与
(一) 加强国际合作
(二) 加强群众参与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犯罪人员心理特征探析[J]. 周晖,黄肃杨. 公安研究. 2005(01)
[2]驱散网络世界的一片乌云——网络犯罪——兼与计算机犯罪比较研究[J]. 陈洪兵,安文录. 犯罪研究. 2004(05)
[3]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J]. 张宗亮. 山东社会科学. 2004(09)
[4]互联网普及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与对策[J]. 宋春玲.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3(06)
[5]青少年上网心理探析[J]. 蒋艳菊.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3(06)
[6]计算机犯罪的多因素分析与犯罪社会学的发展[J]. 张彦. 社会学研究. 2003(05)
[7]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犯罪及其控制对策[J]. 张宗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3(04)
[8]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对策[J]. 彭科莲. 公安教育. 2003(06)
[9]浅谈网络犯罪及对策[J]. 邓琳,沈建峰.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1)
[10]黑客心理研究[J]. 刘黎明,龙玉川.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2(06)
本文编号:2968212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定义
(一) 主体具有特殊性
(二) 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三) 涵盖所有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
二、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意义
(一) 是做好当前我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需要
(二) 是加强我国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 是有效预防和治理我国当前网络犯罪的需要
第二部分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与特征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
(一) 发案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 侵犯客体以政治、金融和商业等领域为主
(三) 犯罪后果极其严重
(四) 病毒肆虐入侵,青少年“黑客”泛滥
(五) 犯罪手段花样繁多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
(一) 犯罪主体具有低龄化趋势
(二) 智能性
(三) 群体性
(四) 暴力性突出
(五) 较高的隐蔽性和犯罪黑数
(六) 犯罪动机的复杂性
(七) 犯罪目的的突发性和随意性
(八) 犯罪形式的多样性
(九) 犯罪客体的多样性
(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第三部分 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分析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个体原因
(一) 生理原因
(二) 心理原因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网络原因
(一) 计算机技术的发明为网络犯罪创造了条件
(二) 网络技术的脆弱性和不完善性
(三) 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络交际行为的间接性使得犯罪人的犯罪感虚无化
(四) 网络亚文化原因
三、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社会原因
(一) 社会管理失控
(二) 网络法制不健全
(三) 社会否定性评价低
(四) 被害人方面的表现也纵容犯罪行为的发生
第四部分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防控措施
一、技术防控
二、教育防控
(一) 加强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二) 加强网络伦理教育
(三) 积极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网络心理
(四)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三、法律防控
(一) 健全网络法制
(二) 加强网络司法建设
四、社会管理防控
(一) 加强网络信息监控,优化网络环境
(二) 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建设“放心网吧”
(三) 家庭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网络使用行为的监管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群众参与
(一) 加强国际合作
(二) 加强群众参与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犯罪人员心理特征探析[J]. 周晖,黄肃杨. 公安研究. 2005(01)
[2]驱散网络世界的一片乌云——网络犯罪——兼与计算机犯罪比较研究[J]. 陈洪兵,安文录. 犯罪研究. 2004(05)
[3]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J]. 张宗亮. 山东社会科学. 2004(09)
[4]互联网普及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与对策[J]. 宋春玲.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3(06)
[5]青少年上网心理探析[J]. 蒋艳菊.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3(06)
[6]计算机犯罪的多因素分析与犯罪社会学的发展[J]. 张彦. 社会学研究. 2003(05)
[7]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犯罪及其控制对策[J]. 张宗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3(04)
[8]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对策[J]. 彭科莲. 公安教育. 2003(06)
[9]浅谈网络犯罪及对策[J]. 邓琳,沈建峰.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1)
[10]黑客心理研究[J]. 刘黎明,龙玉川.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2(06)
本文编号:2968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296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