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调适与演进:城市基层社会安全治理的结构、问题与进路

发布时间:2021-05-21 06:14
  城市基层社会安全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城市基层社会安全治理的基本结构可归纳为基于技智理性的"科层制+技术治理"的构成模式。因受组织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城市基层社会安全治理体系处于调适与演进的过程,存在着运动式治理路径依赖、公众权利保障缺位、技术治理价值异化、公众有效参与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基层社会安全治理中各要素的联动与整合为突破口,寻求城市基层社会安全治理之道:一是建设常态化基层社会安全治理工作机制;二是厘清基层政府安全责任的权力边界;三是回归基层社会安全治理本位职能;四是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共治。实现基层社会安全治理能力的提升,不仅要依托工具理性的完善,更需要国家公权力依法、科学、规范的行使和公民公共责任的有力担当,在国家秩序与公民自由之间寻求一种稳定平衡的结构,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文章来源】:公安学研究. 2020,3(03)

【文章页数】:19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二、城市基层社会安全治理的基本结构
    (一)中心工作体系:立体防控
    (二)数字支撑平台:智能创安
    (三)主要工具:多元调处+网格管理
    (四)小结:基层社会安全治理的基本结构
三、城市基层社会安全治理演进中的问题解析
    (一)运动式、应激式治理的路径依赖
    (二)立体联防、智能创安中的公民权利保障缺位
    (三)“科层制+技术治理”带来的价值异化
    (四)社会安全治理中的政社互动不足
四、城市基层社会安全治理的改革进路
    (一)建设常态化基层社会安全治理工作机制
    (二)厘清基层政府安全责任的权力边界
    (三)回归基层社会安全治理本位职能
    (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共治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运动式治理的法治化——基于领导小组执法行为变迁的个案分析[J]. 向淼,郁建兴.  东南学术. 2020(02)
[2]运动式治理与制度建设: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制度变革的组合拳模式[J]. 任星欣.  公共行政评论. 2020(01)
[3]习惯与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J]. 陈成文,陈静.  探索. 2020(01)
[4]大数据与社会公共安全源头治理[J]. 任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5]公共安全治理的理论范式评述与实践整合[J]. 颜烨.  北京社会科学. 2020(01)
[6]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研究[J]. 曹惠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7]国家社会安全风险量化等级评估模型构建研究[J]. 安昊,谢萍,李成儒,陈默,李笑笑.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9(S2)
[8]城市社区中的情感治理:基础、机制及限度[J]. 田先红,张庆贺.  探索. 2019(06)
[9]城市基层社会“技术治理”的运作逻辑及其限度[J]. 张福磊,曹现强.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9(03)
[10]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与挑战——基于地方政府实践的分析[J]. 王尘子.  求实. 2019(05)



本文编号:3199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3199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d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