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20:02

  本文关键词: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刑事政策的角度,将无被害人犯罪犯罪化与自由主义冲突,不利于合理划分刑法与道德的界线,违背刑法的谦抑性、法益保护等原则,所以应当将无被害人犯罪以非犯罪化。我国刑法虽然对无被害人犯罪一直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但是现行刑法中聚众淫乱罪和赌博罪等确有修订的必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无被害人犯罪 非犯罪化 聚众淫乱罪 赌博罪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1965年美国学者埃德温·舒尔首次提出了“无被害人犯罪”的概念。从形式上看,无被害人犯罪是指没有被害人的犯罪;从实质上看,无被害人犯罪是指保护法益不明的犯罪。一般认为,无被害人犯罪主要包括赌博、卖淫、同性恋、乱伦、通奸、自杀、安乐死、堕胎、吸食毒品、酗酒、流浪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泽宏,庄劲;论空白刑法补充规范的变更及其溯及力[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刘亚娜,郑伟;犯罪中止形态若干疑难问题探讨[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3 金昌俊;浅谈我国保安处分的立法构想——兼谈保安性措施的刑法化改革[J];当代法学;2003年12期

4 房书君;刑法机能的时代命题[J];当代法学;2005年01期

5 庄劲;对想象竞合犯的法律本质与处断原则的反思[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何泽宏,庄劲;论空白刑法补充规范的变更及其溯及力[J];河北法学;2001年06期

7 胡陆生;社区矫正的比较研究[J];河北法学;2005年04期

8 王志祥,马章民;过失危险犯基本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05年05期

9 刘晓虎,范旭东;死刑存废的逻辑辩论(可行性问题)[J];河北法学;2005年05期

10 韩国光,陈旭文;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新论[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文红;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司法理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董邦俊;刑法时间效力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童伟华;犯罪客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高峰;亲告罪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2 夏尊文;犯罪故意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毛磊;教唆犯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孙战国;论日本刑法理论中“可罚的违法性”[D];郑州大学;2004年

5 李智良;身份犯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6 左袖阳;丢失枪支不报罪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7 刘广;试论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D];湘潭大学;2005年

8 李光宇;刑法因果关系基本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文武;中国刑法权益的嬗变以及权益本土化之异化[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10 耿军;论吸收犯[D];吉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承武;扶正军;;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强;;论我国适当扩大犯罪圈的必要性及根据[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游伟;谢锡美;;非犯罪化思想及其借鉴[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高艳东;;困境之中的毒品对策:战争、合法化还是容忍下的严格规制?[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4 高艳东;;困境之中的毒品对策:战争、合法化还是容忍下的严格规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孙江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角下的社区矫正工作探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陈兴良;;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学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早报记者 陈良飞 实习生 张丰蘩;求解中国式扫黄之困:打击高端场所凸显执法进步[N];东方早报;2010年

2 游伟;毒品治理的政策思路[N];人民法院报;2006年

3 北京市大兴区检察院检察长 赵成;农村地区流动人员三类犯罪之刑事政策运用[N];检察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定;非犯罪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刘海燕;论我国未成年犯非犯罪化处遇的实现途径[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战立伟;赌博犯罪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周亮;我国犯罪现象的类型学分析与建构[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335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d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