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17:38

  本文关键词: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鉴定意见 证据能力 可采性标准


【摘要】: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不仅从宏观层面上带来了司法鉴定体制的变化,而且在微观层面驱动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的完善。鉴定意见就是具备专门知识或经验的人对案件专门性问题作出的意见,针对同一个专门性问题,不同的鉴定人,由于受到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经验、心理状态以及客观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鉴定意见。因此,作为一种法定的证据种类,鉴定意见不再具有“证据之王”的效力,而要像其他证据一样,在证据的可采性方面接受审查。所谓可采性,,或者叫容许性,指的是证据材料是否具备成为证据的能力,是在进入法庭作为证据的资格,是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的核心概念。在大陆法系国家,与证据可采性类似的概念是证据能力。大陆法系对证据能力的审查,更多的是强调程序上的控制,以此来保障所获得的证据的证据资格。 鉴定意见可采性是一种法律判断,是在法律上规定具备何种条件鉴定意见才能进入法庭成为证据,它从形式上解决证据资格问题,如果鉴定主体不适格、鉴定材料不真实、鉴定要求无相关性、鉴定程序不合法、鉴真方法不科学或鉴定文书的不符合形式要件等,那么鉴定人所提供的鉴定意见则应该排除于法庭之外。把握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不仅维护了法律程序的实施,而且可最大限度地增强该证据的证明力。目前世界上主要存在两种典型专家模式,英美法系实行专家证人模式和大陆法系的司法鉴定模式。英美法系国家的专家意见并非独立的证据形式,由陪审团决定专家意见是否采信。这些关于法官审查鉴定意见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标准,就是鉴定意见的可采性标准。在大陆法系国家,鉴定人作为“法官的助手”,在涉及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方面弥补法官专业知识的不足,在立法上一般将鉴定意见作为法定证据。大陆法系国家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设置和任用有一套完善系统的制度,对鉴定机构的设立实行中立化,对鉴定人的选任设置高标准。我国现行立法、司法解释对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的规定只是大致的进行了罗列,而这些规定根本无力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法官对鉴定意见可采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学者对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的制定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这种立法上的不确切性、无条理性和理论研究上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科学性标准缺失、必要性标准不详细、关联性标准不明确、合法性标准不严密,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比如,法官对鉴定意见可采性的审查流于形式,重复鉴定造成鉴定资源的极大浪费,法官对鉴定意见的任意取舍使得司法公信度下降,司法鉴定客观中立性被质疑。考虑到当前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存在的问题,以及借鉴两大法系鉴定意见可采性的相关规定,我国应从鉴定意见的关联性、鉴定意见的合法性、鉴定意见的必要性和鉴定意见的可靠性四个方面完善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
【关键词】:鉴定意见 证据能力 可采性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18.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5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2
  • 1.1.1 选题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文献综述12-13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5
  • 1.3.1 研究思路13
  • 1.3.2 研究方法13-15
  • 第2章 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概述15-21
  • 2.1 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的概念15-17
  • 2.1.1 鉴定意见的概念界定15-16
  • 2.1.2 可采性的概念界定16
  • 2.1.3 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的概念界定16-17
  • 2.2 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的内容17-18
  • 2.3 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的价值分析18-21
  • 第3章 域外鉴定意见 ( 专家证言 )可 采性标准的比较与评析21-31
  • 3.1 域外鉴定意见 ( 专家证言 ) 可采性标准的比较21-27
  • 3.1.1 英美法系鉴定意见 ( 专家证言 ) 可采性标准21-25
  • 3.1.2 大陆法系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25-27
  • 3.2 域外鉴定意见 ( 专家证言 ) 可采性标准的评析27-31
  • 3.2.1 两大法系鉴定意见 ( 专家证言 ) 可采性标准的差异27-28
  • 3.2.2 两大法系鉴定意见 ( 专家证言 ) 可采性标准差异的原因分析28-29
  • 3.2.3 两大法系鉴定意见 ( 专家证言 ) 可采性标准的评价29-31
  • 第4章 我国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的现状31-37
  • 4.1 我国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的相关规定31-33
  • 4.1.1 与关联性标准有关的规定31-32
  • 4.1.2 与合法性标准有关的规定32-33
  • 4.1.3 与可靠性标准有关的规定33
  • 4.2 我国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33-37
  • 第5章 完善我国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的构想37-42
  • 5.1 关联性标准37-38
  • 5.1.1 鉴定要求与专门性问题的关联性38
  • 5.1.2 专业知识与专门性问题的关联性38
  • 5.1.3 鉴定内容与委托鉴定事项的关联性38
  • 5.2 合法性标准38-40
  • 5.2.1 鉴定主体资格标准39
  • 5.2.2 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标准39-40
  • 5.3 必要性标准40
  • 5.3.1 鉴定事项的必要性方面40
  • 5.3.2 鉴定意见的确切性方面40
  • 5.4 可靠性标准40-42
  • 5.4.1 鉴定材料可靠性标准40-41
  • 5.4.2 鉴定技术可靠性标准41-42
  • 结论42-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家弘,姚永吉;两大法系证据制度比较论[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2 徐继军,谢文哲;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弊端评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陈卫东;付磊;;我国证据能力制度的反思与完善[J];证据科学;2008年01期

4 何家弘;;外国法庭科学鉴定制度初探[J];法学家;1995年05期

5 徐为霞;孙延庆;侯英奇;张梅馨;王揆鹏;王定辉;;司法鉴定技术标准运行要素及模式选择[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何家弘;;证据的采纳和采信——从两个“证据规定”的语言问题说起[J];法学研究;2011年03期

7 吴梅筠,吴家櫦;英国、德国、日本及美国的法医学体制[J];中国司法鉴定;2001年02期

8 李禹;党凌云;;2011年度全国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类司法鉴定情况统计分析[J];中国司法鉴定;2012年03期

9 陈瑞华;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J];中外法学;1997年02期

10 聂昭伟;;证明力与证据能力规则演变规律探究——我国证据规则立法方向的理性选择[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695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695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3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