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

发布时间:2017-08-23 07:39

  本文关键词: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政府 环境 群体性事件 困境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工业企业生产总量、规模不断扩大,长期累积的环境风险开始凸显.我国已步入了环境风险社会,环境群体性事件以30%的速度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了社会公共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及时有效化解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理论学界急需做出突破以应对复杂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基于此,本文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地方政府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困境及其治理机制做出了深入的研究。 文章的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评析。 第一部分引入本文的核心概念,环境群体性事件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对象,因此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发展态势、特征以及在环境群体性事件中民众的抗争行为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表面原因和深层次的原因以及地方政府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现状。直接原因一般有公民的生存原因受到威胁,具有环境污染的项目选址不当以及部分受污染弱势群体诉求渠道不通等等;间接原因一般包括政府的不作为以及应对方式不当;深层原因则更加复杂,它表现出了我国在转型时期所存在的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地方政府在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时,虽然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此做出了进一步原因分析。 第三部分分析地方在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时的自身困境。地方政府的治理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利益结构的失衡、政府能力危机和信任危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执行政策和社会管制等方面的能力在不断弱化: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也在下降等等。这几个因素是环境抗争事件不断升级,呈现高冲突性的重要原因。第四部分针对地方政府的治理现状和自身困境提出解决策略。环境保护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必须优先解决。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加强地方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化建设、加快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法制化进程以及与社会合作的多元化治理模式,掌握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主动权。
【关键词】:地方政府 环境 群体性事件 困境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7-8
  •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综述8-10
  • (1) 国外研究现状8-9
  • (2) 国内研究现状9-10
  • 三、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10-11
  • 四、论文核心概念界定11-12
  • 五、论文的研究方法12
  • 六、论文的创新与不足12-14
  • 第一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发展态势分析14-26
  • 一、两起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况和背景14-16
  • (一) 什邡事件14-15
  • (二) 启东事件15-16
  •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分析16-26
  • (一) 当前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现状16-17
  • (二)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征17-20
  • (三) 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的抗争行为分析20-22
  • (四) 当前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呈现出的发展态势22-26
  • 第二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26-35
  •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26-27
  • (一) 公民的基本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26-27
  • (二) 缺乏顺畅的权益救济渠道27
  •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间接原因27-31
  • (一) 地方政府行政机制和具体行政行为存在的问题27-31
  • (二) 企业片面追求利润,缺乏社会责任心31
  • 三、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31-35
  • (一) 经济制度的偏差31-33
  • (二) 民众缺乏合理有效的参与和利益表达机制33-34
  • (三) 环境保护法律体制不完善与失灵34-35
  • 第三章 地方政府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困境分析35-41
  • 一、利益结构困境35-36
  • 二、地方政府的能力的局限性36-39
  • (一) 发展经济能力不足37
  • (二) 制度创新能力不足37-38
  • (三) 社会管理和控制能力不足38-39
  • (四) 政策执行能力不足39
  • 三、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39-41
  • 第四章 地方政府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分析41-52
  • 一、地方政府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41-42
  • 二、地方政府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建设42-45
  • (一) 建立绿色GDP考核机制42
  • (二) 强化环境管理部门的独立性42-43
  • (三)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43-44
  • (四) 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44-45
  • (五) 完善权利补偿机制45
  • 三、加快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法制化进程45-47
  • (一) 加强对公务员和群众的法制教育45-46
  • (二)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46-47
  • 四、地方政府建立与社会力量合作的多元治理模式47-52
  • (一) 扩大公众参与47-48
  • (二) 加强舆情引导48-49
  • (三)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49-52
  • 结语52-54
  • 主要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岳;;和谐社会目标下的环境友好型社会[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年07期

2 陈润羊;花明;;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J];广州环境科学;2006年03期

3 杨瑞清;余达宏;;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4 吴国刚;环保自力救济研究[J];科技与法律;2004年02期

5 陶鹏;童星;;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及其治理[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6 商磊;;由环境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发生成因及解决路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张玉林;;政经一体化开发机制与中国农村的环境冲突[J];探索与争鸣;2006年05期

8 朱力;;中国社会风险解析——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冲突性质[J];学海;2009年01期

9 管在高;;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管理学刊;2010年06期

10 陈润羊;花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法律解读[J];乡镇经济;2008年12期



本文编号:7238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7238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f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