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试论我国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发布时间:2017-08-31 18:17

  本文关键词:试论我国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黑社会性质组织 发展趋势 预防机制


【摘要】:青少年这个概念在犯罪学中一般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这一概念既包括了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也包括了已满18周岁未满25周岁的青年(成年人)犯罪。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青少年人口群体。根据2003—2005年的统计数据,我国14~29岁青少年共有311,217,923人,,占总人口的24.25%(2003年数据)。在迁移人口中,14~29岁青少年占迁移总人口的54.14%,主要是务工经商、学习培训和婚姻迁入为主。14~29岁青少年人口有98.33%受过小学以上教育,但仍以初中教育程度为主。在15~29岁青少年中,就业人口占72.05%,失业人口近1573.6万人,占5.01%。我国青少年是网络用户的主力军,其中18岁以下网民占总网民的15.8%,18~24岁网民占37.7%,35岁以下网民共占81.3%(2005年数据)。1由此可见,我国的青少年呈现出人口数量庞大、流动性强、受教育水平还不够高以及受媒体网络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自身控制能力较弱等特点。 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黑社会,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改革开放以后呈现多发性的上升态势,其趋势不仅向着组织更为严密规范、所涉及的罪名范围更为广大、犯案手段更加多样化靠拢,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其成员正逐步趋向于年轻化,青少年已经渐渐成为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生力军、主力军。 通过比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从分析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独有的特征入手,通过对近年来较为典型的几起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分析来解析我国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进而深层次的挖掘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同时针对我国目前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法律适用问题(例如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别累犯适用问题;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法律责任承担问题等)展开探讨并给出建议。除此之外通过对美国近年来青少年黑社会犯罪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的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的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结构、人员、国情等的分析,对我国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发展做出一定的预判,给我国今后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预防提供参考。 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目前虽不是主流犯罪,但是由于其发展趋势的扩大,手段的多样性,正不断威胁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涉及到了毒品、网瘾、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得不引起法律、社会的高度重视,也十分有必要对其遏制、阻碍其发展蔓延。
【关键词】:青少年 黑社会性质组织 发展趋势 预防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17
【目录】:
  • 摘要4-6
  • 英文摘要6-11
  • 导言11-13
  • 第一章 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成因和现状13-28
  • 第一节 我国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点13-18
  • 一、 普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点13-15
  • 二、 我国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殊性15-18
  • 第二节 我国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18-23
  • 一、 组织数量增多,人数规模扩大18-19
  • 二、 低龄化趋势明显19-20
  • 三、 组织方式多样化,网络帮派出现20-21
  • 四、 暴力犯罪为主,手段残忍21-23
  • 第三节 我国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23-28
  • 一、 外因23-26
  • 二、 内因26-28
  • 第二章 我国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适用28-32
  • 第一节 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别累犯的适用问题28-30
  • 第二节 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法律责任承担问题30-32
  • 第三章 我国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32-41
  • 第一节 美国青少年黑社会犯罪的发展现状32-37
  • 一、 国家的安全稳定影响犯罪组织和人员规模32-34
  • 二、 地区分布不均34-35
  • 三、 贫富差距和种族歧视加快犯罪的发展35-36
  • 四、 对中学生的深远影响36-37
  • 第二节 我国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37-41
  • 一、 数量规模将持续扩大,形势严峻37-39
  • 二、 大城市或将成为最主要犯罪区域39-40
  • 三、 中学生或将成为主力军40
  • 四、 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间斗争或将显现40-41
  • 第四章 我国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预防41-53
  • 第一节 我国现阶段对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预防措施41
  • 第二节 国外预防青少年黑社会犯罪的措施和经验41-45
  • 一、 重视家庭、学校的预防地位和作用42-43
  • 二、 强调警民合作,发挥全社会力量43-44
  • 三、 改变执法观念,探索预防新方法44-45
  • 第三节 建立我国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预防机制45-53
  • 一、 立法预防45-46
  • 二、 执行预防46-53
  • 三、 监督预防53
  • 结论53-56
  • 参考文献56-60
  • 后记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成荣;吴丽丽;;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最新状况与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梅义征;;从日本、新西兰社区矫正制度看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方向[J];中国司法;2007年09期

3 吴宗宪;;论社区矫正立法与刑法修正案[J];中国司法;2009年03期

4 阎桂玲;困扰美国的青少年帮派问题[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02期

5 刘桃荣;;英国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经验[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5期

6 藤本哲也;俞建平;;日本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新国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6期

7 付强;;广东“黑龙会”案件之反思[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3期

8 金诚;;中美青少年团伙犯罪研讨会综述[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5期

9 涂龙科;林勇康;;上海地区青少年“涉黑”犯罪实证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06期

10 杜文俊;李雅璇;;青少年帮派犯罪之预防与矫正[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767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767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6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