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犯罪率趋高的社会学透视
本文关键词: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犯罪率趋高的社会学透视
【摘要】:城市农民工犯罪率的上升是时下不争的事实。在对农民工从农村走向城市所面临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其自身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不同群体出现了不同程度和性质的流动,随着流动性的增强,流动者的人际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并且他们与这些复杂化的人际关系变得日趋陌生化,所以,现代社会即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变迁的过程。陌生人社会中社会约束力明显弱化,任何曾经可以成为犯罪诱发因素但能够忍受的因素在陌生人社会中都有可能引发犯罪。深入探讨农民工犯罪的根本原因并且构建预防的长效机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关键词】: 农民工 犯罪 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 预防
【基金】:2009年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软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基金项目(2009CSZC028)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农副产品的生产者虚化为身份社会中身份的标牌,依附于土地而活的农民数量大幅度减少。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蓬勃时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玉;;农民工犯罪现状及预防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胡联合;胡鞍钢;徐绍刚;;贫富差距对违法犯罪活动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6期
3 张诺维;;构建预防农民工犯罪的长效机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朱传耿,顾朝林,张伟;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特征分析[J];人口学刊;2001年02期
5 蒋万胜;;论生态文明观的提出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宏友;;中小学校长凝聚力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张昕;;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刘兵;凌晓明;;诉调对接的运行及其社会效果[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吴凡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伦理生态建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5 张勇;窦存芳;;农村外出人口就业现状的实地研究——对四川省名山县M镇调研数据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6 陈天惠;刘盛和;;我国人口流动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7 李兵;;我国农村家族养老保障与制度创新的可行性选择——以河南省潢川县何营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8 罗章;王涛;;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9 王德强;陈迪金;贺佐勇;;农村社区种子纠纷的法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10 于君刚;;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汉中市部分县区为调查对象[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朝霞;王志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论检察机关的刑事政策改进[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黄少安;陈屹立;;收入分配不公、国民教育与中国的犯罪率:1978—2005[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史晋川;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与刑事犯罪率的实证研究:1997-2007[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冯薇;周晓唯;;犯罪经济学:理论回顾、困境与展望[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冯薇;周晓唯;;犯罪行为制度诱因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我国贫困犯罪与制度性不平等的探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陈春良;;城市化与刑事犯罪: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陈春良;;收入差距扩大只是增加侵财犯罪吗?——基于县级面板数据的估计[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李炯标;;浅析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社会权威格局及其重构——合作主义的视角[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陈会广;吴沅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与诉讼比较研究——基于金坛的案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周晓唯;冯薇;;犯罪行为制度诱因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我国贫困犯罪与制度性不平等的探悉[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祁峰;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赵书松;动机视角的绩效考核对员工知识共享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褚连波;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乔时;顾客与服务提供者关系对顾客参与中的自我服务偏见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世昭;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郭倩;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昕宇;农民视角下的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金波;南京地区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5 陈艳艳;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正平;论我国物业税的功能定位及税制选择[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陈青;温州芙蓉古村建筑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燕佳;试论容隐制度之现代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军;;沿海地区城乡人口流动制度屏障分析[J];城市问题;1993年02期
2 刘海泳,顾朝林;北京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J];地理科学;1999年06期
3 顾朝林,蔡建明,张伟,马清裕,陈振光,李王鸣,沈道齐;中国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规律研究[J];地理学报;1999年03期
4 杨宝宏;;农民工犯罪问题——社会心理失衡与犯罪[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肖晓娟;;构建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6 李永宠;对我国人口流动制度的探究[J];经济问题;1995年12期
7 张庆五;我国流动人口发展的历程与对策[J];人口与经济;1991年06期
8 杨子慧,萧振禹;流动人口与城市化[J];人口与经济;1996年05期
9 宁越敏;90年代上海流动人口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7年02期
10 林盛中;试论市场经济与人口流动[J];人口学刊;199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敬峰;;小孩、熟人社会与回避制度[J];江淮法治;2008年19期
2 杨坤;;熟人社会:恢复性司法的本土资源[J];法制与社会;2009年05期
3 燕继荣;;被撕裂的“熟人社会”[J];同舟共进;2010年02期
4 董建军;;政府要顺应传统熟人社会的转型[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徐昕;刘高;;海商法下的熟人社会[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3期
6 于康;宋晓琼;;透过人情看中国的熟人社会和市民社会[J];法制与社会;2009年12期
7 殷磊;;网络中的熟人社会[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5期
8 莫智源;探析调解在“陌生人社会”名实结合的必然性[J];政治与法律;2003年03期
9 莫智源;“陌生人社会”调解名实结合的必然性[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喻磊;蔡文雅;;村民自治困境的多角度剖析及对策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筱婷;;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持和约束与转型期犯罪率增长的实证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罗煜;;犯罪与现代化——法律经济分析的宏观视角[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李汝蛟;;试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李晓明;;美国21世纪的犯罪问题——兼论对中国的借鉴[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邹晓玫;修春波;;基于聚类分析的犯罪率相关因素的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6 陈刚;李树;陈屹立;;人口流动增加了犯罪吗?——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罗少威;;农民工犯罪分析与预防[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孔一;;规范的内外破解:道德突破与伦理消解——对犯罪形成过程的实证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9 高艳东;;现代刑法的逻辑起点:社会应接受罪犯和容耐犯罪[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10 刘钧;许广权;张俊华;;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文;网吧犯罪率缘何高[N];人民日报;2002年
2 海门市教师研修中心 吴勇;教育就是满足学生的需要[N];江苏教育报;2010年
3 张克;新加坡犯罪率继续下降[N];人民公安报;2001年
4 建林;对流动人口犯罪率的思考[N];中国社会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陈晓波;我省社区矫正对象近期实现零犯罪率[N];云南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黄威娜;警惕“卡奴”现象[N];团结报;2010年
7 肖雨;加拿大犯罪率去年下降1%[N];检察日报;2005年
8 记者 谭亚明;婚变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犯罪率较高[N];中国人口报;2010年
9 曹石岩;全市“两抢一盗”犯罪率下降13.4%[N];威海日报;2007年
10 韩涵;犯罪率不能成为城市准入的借口[N];甘肃法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柏峰;乡村混混与农村社会灰色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陈屹立;中国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田鹤城;经济发展与犯罪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4 宋丽娜;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冯卫国;行刑社会化论纲[D];北京大学;2002年
6 李元鹤;刑事政策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刘艳萍;美国刑事政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赵煜程;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的出生性别比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鹏;中国农户金融的微观行为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道虎;中国失业率与犯罪率之间关系的定量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张大义;影响犯罪率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毛颖;财政分权、民生支出与刑事犯罪率[D];西北大学;2012年
4 彭艳芬;当代中国犯罪与社会分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谭昶;城市弱势群体犯罪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6 赵煊;人口迁移对犯罪水平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7 胡拥军;农村社区公路自主筹资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孙静媛;暴力犯罪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田青;中国现阶段犯罪率增长与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关系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郭城;权力关系主导下的人事选拔探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85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78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