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22:41

  本文关键词: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居住式中间制裁 社区矫正 本土化


【摘要】:美国社区矫正体制中设置的非居住式中间制裁制度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社区矫正制度中新发展起来的一些新的形式。所谓非居住式中间制裁是相对于居住式中间制裁而言的,即不要求犯罪人在矫正机构中居住一定的时间,而是直接居住在自己家中,在社区内接受监督和执行刑罚。 在行刑社会化思想的导向下,西方很多国家都在不断地进行刑罚制度的创新和改革,尝试用最有效、最人道、最文明的方式处理犯罪与犯罪人,并创立了除传统的缓刑、假释之外新的社区执行方式。现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区矫正制度。我国的社区矫正现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属于非监禁刑罚的执行范畴,适用于管制刑的执行、缓刑的执行、假释的执行、剥夺政治权利和监外执行等情形。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我国可以积极借鉴美国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中国式的非居住式中间制裁制度,有效的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文通过对美国的非居住式中间制裁制度的阐述,结合我国社区矫正的现状,提出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本土化建议,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使刑罚发挥其维护社会稳定、打击犯罪、惩罚与改造罪犯的作用。 本文除了导言和结语外,共包括以下四章: 第一章:非居住式中间制裁制度概述,该部分通过论述中间制裁的概念引出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概念、特点和实践意义,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产生背景,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美国的非居住式中间制裁措施,该部分具体介绍了家庭监禁、电子监控、日间报告这三方面措施的概念、特点、对象以及具体的类型和模式。并且简要的对美国的非居住式中间制裁措施进行了评析。 第三章:非居住式中间制裁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借鉴意义,该部分针对我国社区矫正的发展与现状和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特点,论述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借鉴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可行性。 第四章: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本土化设计,该部分首先论述了非居住式中间制裁措施在我国社区矫正中的运用,接着从立法建议、队伍建设、参与力量上对非居住式中间制裁进行了本土化设计。
【关键词】:非居住式中间制裁 社区矫正 本土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6.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导言10-16
  • 一、问题的提出10-12
  • 二、研究意义12-14
  • 1、理论意义12-13
  • 2、实践意义13-14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1、国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14
  • 2、国内的研究现状及分析14-16
  • 第一章 非居住式中间制裁概述16-25
  • 一、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产生背景16-18
  • 二、中间制裁的概述18-20
  • 1、中间制裁的概念18-19
  • 2、中间制裁的种类19-20
  • 三、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内涵20-22
  • 1、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概念20-21
  • 2、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特点21-22
  • 四、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实践意义22-25
  • 1、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目标22-23
  • 2、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意义23-25
  • 第二章 美国非居住式中间制裁措施25-34
  • 一、家庭监禁25-27
  • 1、家庭监禁的概念25-26
  • 2、家庭监禁的主要类型26-27
  • 3、家庭监禁的使用对象27
  • 二、电子监控27-29
  • 1、电子监控的概述27-28
  • 2、电子监控的使用对象28-29
  • 三、日间报告29-32
  • 1、日间报告的概述29-30
  • 2、日间报告的多类型模式30-32
  • 四、美国非居住式中间制裁措施评析32-34
  • 第三章 非居住式中间制裁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借鉴意义34-42
  • 一、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与现状34-36
  • 1、我国现代社区矫正制度的形成34-35
  • 2、我国现行社区矫正制度的不足35-36
  • 二、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借鉴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可行性36-38
  • 1、推行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可行性36-37
  • 2、推行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意义37-38
  • 三、我国推行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障碍分析38-42
  • 1、观念障碍38-39
  • 2、社会基础薄弱39-40
  • 3、立法滞后40-42
  • 第四章 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本土化设计42-50
  • 一、非居住式中间制裁措施在我国社区矫正中的运用42-44
  • 1、在管制刑执行中的运用42-43
  • 2、在缓刑执行中的运用43-44
  • 3、在假释执行中的运用44
  • 4、在保外就医等监外执行中的运用44
  • 二、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立法建议44-46
  • 1、从实体法的视角对非居住式中间制裁本土化的建议44-45
  • 2、从程序法的视角对非居住式中间制裁本土化的建议45-46
  • 三、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队伍建设46-47
  • 1、专门工作者46
  • 2、社会工作者46-47
  • 3、社会志愿者47
  • 四、非居住式中间制裁的参与力量47-49
  • 1、社区组织47-48
  • 2、家庭48
  • 3、罪犯的单位或原单位48-49
  • 五、经费的保障49-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6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6-57
  • 后记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仲书;;美国伊利诺伊州的社区矫正工作及启示[J];中国司法;2011年02期

2 张庆方;管制刑的特点与价值[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刘强;;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矫正惩罚机制[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武玉红;;对我国社区矫正组织管理模式的思考[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熊达;管制刑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6 朱红伟;;英美社区矫正的历史发展[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7 张晶;顾强;;论管制刑的适用与完善[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刘守芬,王琪,叶慧娟;社区矫正立法化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9 付杰;;域外社区矫正制度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11期

10 何杰;;我国社区矫正中适用家庭监禁制度探析[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787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787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8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