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直接利益冲突 群体性事件 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不公平感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一方面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另一方面,社会矛盾凸显,特别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它在影响范围、治理难度上都超越了传统的物质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构成挑战的冲突事件,因此,提升党和政府对社会矛盾的管理能力,增强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课题。 本文把“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演变发展看作一个动态的流程,对其演进流程中的变量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是不同层次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诱因是涉及少数人物质利益的冲突事件,但究其根本仍然是由物质利益矛盾引发的,即根本原因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利益结构失衡,社会不公平感是无直接利益相关者能够被动员参与到事件中的直接原因,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健全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产生的重要变量。 针对以上原因分析,本文提出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动态治理机制,通过构建利益结构平衡机制,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化解社会不公平感的社会心理机制,化解产生“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态;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消除“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制度缺失;建立社会矛盾预防和应急管理机制,降低“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危害损失。
【关键词】:无直接利益冲突 群体性事件 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不公平感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9
- 1 绪论9-18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选题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7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0-13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3-17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7
- 1.3.1 研究思路17
- 1.3.2 研究方法17
- 1.4 本文重点和创新点17-18
- 2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特征、性质与影响18-30
- 2.1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界定、特征、性质18-29
- 2.1.1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及分类18-22
- 2.1.2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界定22-24
- 2.1.3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特征24-27
- 2.1.4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性质定位27-29
- 2.2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影响29-30
- 3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分析30-45
- 3.1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逻辑30-33
- 3.2 根本原因:利益失衡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根源33-36
- 3.2.1 当前我国的社会利益结构现状34-35
- 3.2.2 当前我国社会群体利益矛盾焦点35-36
- 3.3 重要变量:“无直接利益冲突”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36-39
- 3.3.1 利益表达机制供给不足37-38
- 3.3.2 结构不合理:强势群体和弱势弱体的利益表达不均衡38-39
- 3.4 直接原因:共同的社会心理——社会不公平感39-41
- 3.4.1 绝对剥夺感40
- 3.4.2 相对剥夺感40-41
- 3.5 诱因:本体事件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线41-45
- 4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机制研究45-53
- 4.1 构建社会利益平衡机制45-47
- 4.1.1 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45-46
- 4.1.2 创建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46-47
- 4.2 完善利益表达机制47-49
- 4.2.1 平衡利益表达主体的地位47-48
- 4.2.2 增强利益表达的有效性48-49
- 4.3 构建社会公平感的社会心理机制49-51
- 4.3.1 化解干群矛盾49-50
- 4.3.2 加强弱势群体保障50-51
- 4.4 构建社会矛盾预防和应急管理体系51-53
- 参考文献53-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望;;非理性利益表达的行动逻辑及矫正路径选择[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何小勇;;我国转型发展期风险共生现象的深层成因探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3 王赐江;;群体性事件类型化及发展趋向[J];长江论坛;2010年04期
4 黄宗良;;理性正视现实矛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3期
5 张明军;陈朋;;2011年中国社会典型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态势及学理沉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1期
6 李春玲;;各阶层的社会不公平感比较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贺宾;许爱青;秦瑞芳;张爱华;张兵;;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08年01期
8 黄顺康;;非直接利益冲突何以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9 刘琳;;“无组织化”: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2年02期
10 王春光;;快速转型时期的利益分化与社会矛盾[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元竹 张强 张欢;[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振宇;“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政府协调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91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79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