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7-09-04 14:21
本文关键词:论网络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纵观人类文明史上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的科技发明,互联网首当其冲的要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这一伟大的通讯技术的革命以日新月异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计算机及网络组成的硬件系统、二进制代码和基于TCP/IP的通讯协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超越时空的全新的网络空间,在拓宽了人类生存范围,丰富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与网络相关的犯罪问题也给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社会的平稳安定带来了隐患与困扰。 网络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浓缩与映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犯罪问题或早或晚都将会在网络空间中有所反映。当前,与网络相关的犯罪行为的高发态势愈发印证着这一趋势。而存在于现实空间中的犯罪行为,一经与网络相结合,基于网络特有的虚拟性、超时空性、隐蔽性、信息的快速流动性等特点,产生出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不断挑战着传统的法律规范。同时,网络本身又因社会信息与财富的高度聚集也成为犯罪直接侵害的对象,预防打击网络犯罪成为当前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犯罪这一社会现象的分析研究,找出导致网络犯罪发生的原因,进而提出防范对策,以期对网络犯罪的研究和预防提供借鉴。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于网络犯罪的概念、目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网络犯罪的原因、防范网络犯罪的对策进行了分析阐述。在网络犯罪的概述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网络犯罪的不同概念定义。针对犯罪工具与犯罪对象“二重说”的观点,笔者认为,该定义过于宽泛,导致网络犯罪与借助网络实施的传统犯罪分界不清。基于此,本文在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借鉴“三分论”的分析方法,试图就网络犯罪的涵盖范围作一合理界定。通过对当前高发案例分析入手,论述了我国目前突出的危害社会的网络犯罪行为,此类犯罪行为因在网络空间出现了新的变化与特点,从而较之传统犯罪行为不同,需纳入到网络犯罪的研究范围之中予以考量。根据国内外网络犯罪的现状,预测了可能造成巨大危害需进一步引起社会警惕的犯罪趋势。在网络犯罪的犯罪原因部分,本文从环境、技术、社会、文化、管理等层面深入的分析了网络犯罪产生的根源,以通过系统的分析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从而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在本文的最后部分,结合网络犯罪的原因与现状,提出了对策措施。网络犯罪因其有着复杂的罪因系统,从而防范措施也要针对各个症结和环节,多措并举,构筑起一个系统的犯罪预防和打击治理体系。
【关键词】:网络犯罪 现状 原因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17
【目录】:
- 摘要4-8
- 引言8-9
- 一、网络犯罪概述9-15
- (一) 网络犯罪的概念9
- (二) 网络犯罪涵盖范围9-11
- 1. 网络作为犯罪工具9-10
- 2. 网络作为犯罪平台10
- 3. 网络作为犯罪对象10-11
- (三) 网络犯罪的现状11-13
- 1. 利用网络传播虚假、有害信息犯罪高发11
- 2. 窃取“网络虚拟财物”犯罪高发11-12
- 3. 网络犯罪“工具”滋生漫延现象突出12
- 4. 跨地域、跨国犯罪高发12-13
- (四) 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13-15
- 1. 网络恐怖主义威胁将更加突出13
- 2. 窃取商业秘密和非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将更加突出13-14
- 3. 利用网络挑动社会矛盾的案件将更加突出14-15
- 二、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15-22
- (一) 网络环境的特点易诱发犯罪15-16
- 1. 网络环境的跨时空性15
- 2.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15-16
- 3. 网络环境的虚拟性16
- 4. 网络环境的自治性16
- (二) 技术管理措施滞后导致防范不力16-17
- 1. 网络安全意识滞后16-17
- 2. 技术防范措施滞后17
- 3. 安全标准制定滞后17
- (三) 网络主文化缺失是违法犯罪的根源17-19
- 1. 网络生活方式与主文化的冲突17-18
- 2. 网络空间越轨亚文化的不良影响18
- 3. 社会容忍度高助长了犯罪行为18-19
- (四) 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制不够19-22
- 1. 刑事立法滞后19-20
- 2. 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20
- 3. 对犯罪预防前瞻性不够20-21
- 4. 相关部门监管不够21-22
- 三、网络犯罪的防范对策22-27
- (一) 完善我国网络犯罪的相关立法22-23
- 1. 要解决好立法观念和罪名的问题22
- 2. 要解决好犯罪的故意与过失的问题22
- 3. 要解决好法人犯罪的问题22
- 4. 要解决好资格刑的问题22-23
- 5. 要解决好程序法与实体法的衔接问题23
- (二) 提高安全技术防范措施23
- 1、建立国家级漏洞库23
- 2、加强数据加密技术研究23
- 3、加强对有害信息的技术过滤23
- (三) 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23-24
- 1、规范“网上警务室”的设立运行机制24
- 2、加强网络警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24
- 3、加强对网络犯罪的调查取证能力24
- (四) 发展良好的网络教育文化24-25
- 1、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25
- 2、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25
- 3、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25
- (五) 加强国际间的司法合作25-27
-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2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磊;;网络犯罪的特点和防治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卢尧;;计算机与网络犯罪含义的法律视角探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申东亮;;刑法修正案(七)视角下的网络犯罪立法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1期
4 王曼;;浅谈计算机网络犯罪[J];法制与社会;2009年04期
5 车绍文;;网络犯罪原因及其防治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年27期
6 宋冰;;计算机犯罪特点及防范[J];法制与社会;2009年30期
7 熊意超;;打击网络犯罪面临的困境及立法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年31期
8 李坤明;;对计算机网络犯罪若干法律问题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年15期
9 朱穗生;;加强虚拟社会管理 打击网络违法犯罪[J];公安研究;2008年01期
10 皮勇;;我国网络犯罪刑法立法研究——兼论我国刑法修正案(七)中的网络犯罪立法[J];河北法学;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792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792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