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公安论文 >

从农民工财产性犯罪看社会转型期行为模式

发布时间:2017-09-06 03:12

  本文关键词:从农民工财产性犯罪看社会转型期行为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转型期 农民工 行为模式


【摘要】:我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从传统向现代急剧变迁的转型时期,模仿或者创造、传承或者扬弃、滞后或者超越以及理性或者非理性、传统或者现代都被行动中的人们体验感受着。农民工作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典型人群在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的变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观察、发现、分析和解释农民工财产性犯罪行为的现状以及农民工行为的变迁趋势不仅仅可以推演出社会转型期人的行为模式特征和发展方向,同时也为我们寻找出由社会转型期过渡到社会稳定期的路径提供了可能。 通过研究农民工财产性犯罪内外源因素和社会控制的弱化可以得出社会转型期普遍存在失序性的行为模式,社会失范是社会失序产生的外在原因,思想观念的失调是失序行为产生的内在原因,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失序性行为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社会转型期这种特定的时空范围内,行为模式的形成与改变机制具有某种规律性和内在特质。因此,本文将行为模式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层次,以行为模式为分析单位,研究三种社会历史时期的转变过程,即有序、失序与无序之间的相互转化,得出人们社会活动的目标就是打破社会中存在的个体与群体之间、个体相互之间的差异性,使得社会主体在社会活动中呈现趋同性,从而维持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发展。并在此理论基础上,运用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来控制、调整与引导人的行为,实现对行为模式的有效的改善和激励。另外,思想对行为起着反作用,实现个体之间的一致性就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逐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文化冲突,价值冲突,使人们的行为都遵循社会规范的约束,社会秩序才能走向稳定有序。 因此,通过农民工财产性犯罪来研究社会转型期行为模式是具有现实性意义的,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拓宽了研究农民工财产性犯罪现象的社会学视野,必将为行为学研究领域提供很大的帮助,促进我国在社会转型期行为模式研究的发展,推动我国社会转型期向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农民工 行为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17;D41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一、研究现状及重要性11-15
  • (一) 研究现状11-14
  • (二) 问题的重要性14-15
  • 二、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5-18
  • (一) 研究思路15-17
  • (二) 研究方法17-18
  • 第二章 社会转型期农民工财产性犯罪概述18-23
  • 一、相关概念的科学阐释18-19
  • (一) 转型期概念18
  • (二) 农民工概念18-19
  • (三) 财产性犯罪概念19
  • 二、农民工财产性犯罪特征19-23
  • (一) 犯罪年龄年轻化19-20
  • (二) 文化水平普遍低20
  • (三) 侵财性犯罪为主20-21
  • (四) 犯罪具有群体性21-23
  • 第三章 社会转型期农民工财产性犯罪的分析23-37
  • 一、农民工财产性犯罪的自身因素分析23-27
  • (一) 农民工利益追求的超现实性24-25
  • (二) 农民工受教育水平分析25
  • (三) 农民工犯罪心理问题分析25-27
  • 二、农民工财产性犯罪的社会因素分析27-35
  • (一) 农民工权利的弱势地位层次性分析28-30
  • (二) 农民工文化层次与差异性分析30-32
  • (三) 农民工社会归属不清的结构性分析32-33
  • (四) 农民工所处社会控制弱化的功能性分析33-35
  • 三、财产性犯罪的生成——内外因素相互作用35-37
  • 第四章 社会转型期导致人们行为转变的深层次分析37-50
  • 一、社会转型期农民工行为模式结构分析37-42
  • (一) 主体行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37-38
  • (二) 心理能动性38-40
  • (三) 社会失序的产生40-42
  • 二、社会转型期影响人们进行社会行动的内在因素42-45
  • (一) 思想观念多变性导致行为的多变性43
  • (二) 价值观念多元性导致行为的多元性43-44
  • (三) 道德观念多层性导致行为的多层性44-45
  • 三、社会转型期影响人们进行社会行动的外在因素45-50
  • (一) 生产方式45-46
  • (二) 社会关系46-48
  • (三) 人际关系48-50
  • 第五章 人类一般行为模式的研究50-62
  •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50-52
  • (一) 人类行为形成机理50-51
  • (二) 社会环境因素51-52
  • (三) 社会环境和人类行为的相互影响52
  • 二、人类社会三种历史时期的行为模式52-56
  • (一) 社会稳定期的行为模式54-55
  • (二) 社会转型期的行为模式55
  • (三) 社会动荡期的行为模式55-56
  • 三、行为模式对社会秩序的影响56-58
  • 四、行为模式对社会变更的影响58-62
  • (一) 行为模式对动荡期到稳定期的影响59
  • (二) 行为模式对稳定期到动荡期的影响59-62
  • 第六章 由社会转型期到稳定期过渡的行为模式调整探究62-69
  • 一、非正式规则的调整路径62-64
  • (一) 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63
  • (二)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63-64
  • (三) 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64
  • 二、正式社会规则的控制路径64-67
  • (一) 加强制度建设64-65
  • (二) 加强法制建设65-66
  • (三) 加强组织建设66-67
  •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路径67-69
  • 第七章 结论69-70
  • 参考文献70-73
  • 后记73-74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吕耀怀,刘爱龙;失范、越轨与失序[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冯湖;;我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意识变化问题探析[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6期

4 徐刚,张俊;对城市农民工犯罪现象的透视与反思[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郑杭生,龚长宇;转型期社会个体的义利选择——一种伦理社会学视角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6 李德志;改变我国农民工弱势地位的对策思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7 李世杰;;社会学视野中社会稳定的内涵与模式[J];兰州学刊;2008年11期

8 艾旭;;论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张光君;;对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的初步批判[J];前沿;2009年03期

10 周明侠;;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控制模式转型与社会控制手段选择[J];求索;2006年12期



本文编号:801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801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d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