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仇恨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犯罪学 理论与实务 我国古代 复仇文化 英美法系 刑法学 王文华 新生事物 若干问题研究 河北
【摘要】:正王文华在《河北法学》2011年第4期撰文认为,"仇恨犯罪"并非新生事物,它纵可溯至我国古代的"复仇文化",横则涉及英美法系国家的"Hate Crime",只是它一直未能引起我国刑法学、犯罪学理论与实务界的应有关注。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的转型
【关键词】: 犯罪学 理论与实务 我国古代 复仇文化 英美法系 刑法学 王文华 新生事物 若干问题研究 河北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王文华在《河北法学》2011年第4期撰文认为,“仇恨犯罪”并非新生事物,它纵可溯至我国古代的“复仇文化”,横则涉及英美法系国家的“Hate Crime”,只是它一直未能引起我国刑法学、犯罪学理论与实务界的应有关注。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勤华;繁荣犯罪研究 丰富先进文化——《犯罪学大百科全书》之编序[J];法学;2004年09期
2 皮艺军;;三期寄语[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3期
3 周路;犯罪学实证研究之我见[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4 张鸿巍,黎定锋;西方社会生态犯罪学的新近发展[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戴宜生;面临挑战 首重实证——世纪之交时对犯罪理论研究的期望[J];公安研究;1999年03期
6 Hans Joachim Schneider,赵宝成;比较犯罪学:目的、方法与结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04期
7 黎明珠;台湾中正大学犯罪学研究访问团与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会议综述[J];犯罪研究;2004年06期
8 陈晖;试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姻[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9 ;继往开来 开拓思路 紧跟形势 抓住热点——2003年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代表大会暨犯罪理论研讨会日前隆重举行[J];犯罪研究;2003年06期
10 管晓静,郝宏奎;中国犯罪学第八届学术研讨会综述[J];公安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贵萍;;对贵阳市拐卖儿童犯罪的犯罪学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1世纪贵州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林勇;张东军;胡泽卿;毛远毅;王彬;;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研究[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甘建一;;法医学被鉴定人与犯罪学中被害人的相关性探讨[A];全国第十二次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牧;;犯罪现象存在论[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5 洪沛霖;;初探社会主义国家产生犯罪的根源[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6 马亚雄;靳高风;;犯罪学学科与专业建设与发展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贾桂海;;寻找安全之路——犯罪学的向度与进路[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陈兴良;;群体犯罪学的理论框架——行为科学在犯罪学中的运用[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9 皮艺军;;犯罪学Vs刑法学——刑法学话语霸权之终结[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肖剑鸣;吴璐琳;;论犯罪学的生态学化——西方犯罪学危机与犯罪生态学构想[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05级 张媛媛;从犯罪学的角度看严打[N];驻马店日报;2010年
2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 赵宝成;校园袭击案的犯罪学分析[N];检察日报;2010年
3 王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亚洲犯罪学学会副主席;犯罪学的方法论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罗欣;从实然到应然:本体犯罪学VS规范刑法学[N];检察日报;2009年
5 陆逸文;应对校园学生犯罪之策[N];江苏法制报;2008年
6 刘文晖;“灭门案高发”的说法并不准确[N];检察日报;2007年
7 张倩;警惕暴力亚文化现象[N];江苏法制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尹传红;科学“福尔摩斯”[N];大众科技报;2010年
9 邹云翔;对于潜在被害人予以特殊保护并无不妥[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10 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人民法院 朱锡平;回归客观:司法鉴定启动权的优化[N];人民法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恒山;腐败犯罪控制论[D];吉林大学;2006年
2 陈屹立;中国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马皑;对犯罪人本质特征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罗嘉司;竞技体育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吴殿朝;中国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革新;构建中国的司法鉴定体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方道茂;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刘邦惠;精神病态男性罪犯自我的特点[D];西南大学;2008年
9 唐永军;中国白领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王顺安;社区矫正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然;犯罪学方法论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龙文进;论犯罪学视野下的同性恋犯罪[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彭江华;犯罪学语境下的中亚国际恐怖主义[D];新疆大学;2005年
4 文竹;陕西省青少年犯罪预防与治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5 赵小亮;公安警察职务犯罪的原因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雪冰;治安防控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陈红;诈骗犯罪的犯罪学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田青;中国现阶段犯罪率增长与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关系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孟强;我国“富豪刑事被害”的犯罪学思考[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张娜;少年暴力与暴力文化相关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47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ongan/847300.html